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媽,這碗燕窩粥趁熱喝了吧,對身體好。”王麗娟將熱氣騰騰的瓷碗遞到老人面前,眼中滿是關切。
坐在輪椅上的王桂芝接過碗,手指微微顫抖,她抬頭看著女兒疲憊卻溫暖的笑容,蒼老的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光芒。
“麗娟啊,這么多年,媽沒少給你添麻煩。”
“說什么呢,媽。您是我媽,照顧您是應該的。”王麗娟拍了拍母親的手背,語氣堅定。
王桂芝望向窗外,北京的老城區在晨光中慢慢蘇醒,她輕嘆一聲:“人啊,到了我這把年紀,最看得清的,反而是人心。”
01
初春的北京,乍暖還寒。
“小雨,扶外婆去陽臺曬曬太陽,今天溫度正好。”王麗娟一邊整理餐桌,一邊叮囑女兒。她剛剛結束了醫院的夜班,眼下掛著濃重的黑眼圈,但動作依然麻利。
二十五歲的張小雨應了一聲,將輪椅推向陽臺。“外婆,我給您披件外套,別著涼了。”
王桂芝笑著點頭,任由外孫女將一件淺駝色的羊毛開衫披在她肩上。陽光照在她的臉上,皺紋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色。
“外婆,您在我們家住得習慣嗎?”張小雨蹲下身,與王桂芝平視。
王桂芝拍了拍外孫女的手:“好著呢。你媽這些年照顧得很周到。”她頓了頓,“就是總覺得給你們添麻煩了。”
“外婆,您這說的什么話。您可是我親外婆,這哪能叫麻煩呢?”張小雨笑道,“再說了,這里也是您的家啊。”
王桂芝沒有回答,只是望著遠處的樓群出神。她的視線越過這片新建的小區,仿佛能看到老城區里那座已經空置多年的四合院。那是王家祖輩留下的老宅,隨著北京城市更新改造,如今已經價值連城。
“外婆,您又在想什么呢?”
“沒什么,就是想起些老事罷了。”王桂芝回過神,笑著搖搖頭。
張明從臥室出來,看見岳母已經起床,連忙打招呼:“媽,起這么早啊?我正要去菜市場,您想吃點什么?”
“張明啊,你看著買就行,我不挑。”王桂芝對這個女婿很是滿意,為人老實,對自己也尊敬有加。
張明點點頭:“那我去買些新鮮的魚,給您燉湯喝。”
“爸,買些青菜回來。”王麗娟從廚房探出頭,叮囑道。
這樣的生活已經持續了十五年。自從老伴去世后,王桂芝就搬到了女兒家。起初只是暫住,但女兒女婿的熱情和細心讓她漸漸習慣了這里的生活。王麗娟夫婦將三居室的主臥讓給了母親,還專門安裝了扶手和防滑墊。每天下班回來,王麗娟總是第一時間問候母親,詢問有什么需要。
相比之下,兒子王建國雖然生活富裕,住在城西的別墅區,卻很少來看望母親。打電話倒是會打,但大多是問候幾句就匆匆掛斷。王桂芝心里明白兒子忙于事業,也從不多要求什么。
“媽,您這藥快吃完了,我明天下班帶新的回來。”王麗娟整理著母親的藥盒,認真地記錄著藥物的服用情況。
“不用麻煩了,讓建國送來吧,他上次說要來看我的。”王桂芝說。
王麗娟的動作停頓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復了正常:“好,我給他打電話。”
電話撥通后,王麗娟簡單說明了情況。電話那頭,王建國的聲音聽起來很匆忙:“姐,我這兩天真的騰不出時間,公司有個大項目正在談,走不開。藥的事我讓司機送過去行嗎?”
王麗娟握緊電話,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建國,媽已經兩個月沒見到你了。你就不能抽一個小時過來看看她嗎?”
“姐,我真的很忙。等這個項目結束,我一定去看媽,好嗎?”王建國的聲音透著一絲不耐煩。
“行吧,那你讓司機把藥送來。”王麗娟語氣冷淡,掛斷了電話。
轉身看到母親正望著自己,王麗娟強擠出一個笑容:“媽,建國說他讓司機把藥送來,他這兩天實在太忙了。”
王桂芝點點頭,眼神有些失落,但很快就掩飾過去:“理解,理解,年輕人事業要緊。”
晚飯時分,王麗娟精心準備了一桌菜,有魚有肉,還有母親愛吃的青菜。一家四口圍坐在一起,氣氛溫馨。張小雨給外婆布菜,不時逗她開心。王桂芝看著眼前和睦的一家人,心中滿是欣慰。
飯后,王建國的司機送來了藥。王麗娟接過藥,發現里面還附了一張紙條和一個紅包。紙條上寫著:“媽,最近太忙,沒時間來看您,請您保重身體。等忙完這陣子,一定登門看望。兒子建國。”
紅包里是五千元現金。王麗娟把紙條和紅包交給母親,沒有多說什么。
王桂芝收下紅包,摸了摸里面的厚度,眼神閃爍:“建國這孩子,總是這樣,來不了人,就送錢。”
“媽,您別多想,他確實挺忙的。”盡管心里有些不滿,王麗娟還是為弟弟說了句好話。
“我知道,我都明白。”王桂芝將紅包放進抽屜,語氣平靜。
夜深人靜,王桂芝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她想起了那座老宅,想起了已經離世的老伴,也想起了女兒和兒子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她嘆了口氣,從枕頭下摸出一個小本子,借著月光翻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跡。那是她多年來的心路記錄,記錄著對兩個子女的觀察和思考。
02
幾天后,王麗娟帶母親去醫院做常規體檢。檢查結果出來后,醫生皺著眉頭,叫住了王麗娟。
“王主任,您母親的血壓有些不穩定,最近要特別注意。另外,我建議做個詳細的腦部檢查,可能有些小問題。”
王麗娟心頭一緊:“有多嚴重?”
“現在還不好說,需要進一步檢查。但考慮到您母親的年齡,任何小問題都不能掉以輕心。”醫生認真地說。
回家路上,王麗娟一直牽著母親的手,心里七上八下。王桂芝似乎察覺到了女兒的擔憂,拍了拍她的手背:“別擔心,我這把老骨頭還硬朗著呢。”
晚上,王麗娟把情況告訴了丈夫和女兒,一家人決定加倍照顧老人,密切觀察她的健康狀況。
“媽,我已經跟醫院申請調整了班次,這段時間我會盡量多陪您。”王麗娟對母親說。
王桂芝搖搖頭:“不用這么緊張,我沒事。你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要因為我耽誤了。”
“媽,您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王麗娟堅持道。
接下來的日子里,王麗娟夫婦更加細心地照料老人。張小雨也經常推掉朋友聚會,留在家里陪外婆聊天,教她用智能手機。王桂芝在女兒家的生活,被照顧得無微不至。
一個月后,王麗娟終于聯系上了弟弟,告訴他母親的健康狀況。
“建國,媽的身體不太好,你什么時候能來看看她?”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王建國回答:“姐,我下周就回國,到時候直接去你家看媽。”
“你出國了?怎么沒聽你說起?”王麗娟有些意外。
“臨時有個國際項目,去了趟日本。”王建國解釋道,“媽的情況嚴重嗎?”
“醫生說要密切觀察,建議做詳細檢查。”
“那你先安排著,等我回來再說。有什么需要,盡管告訴我。”王建國的語氣難得的認真。
掛斷電話,王麗娟心中五味雜陳。弟弟的態度讓她既欣慰又有些酸楚。為什么總要等到出了問題,親情才能被重視一些呢?
周末,張明的幾個同事來家里做客。大家圍坐在一起,聊著近來的生活和工作。一位姓李的同事聽說王桂芝在北京老城區還有一套四合院,不禁感嘆:“阿姨,您可真是有福氣啊!現在那片區域的四合院,一套少說也值千萬了。”
王桂芝笑笑:“老房子了,多年沒住人,估計都破敗了。”
“不會的,那片區域現在政府重點保護,很多四合院都翻修得很好。您要是想賣,肯定有人排隊買。”李同事興致勃勃地說。
王麗娟見母親臉色有些不自然,連忙轉移話題:“來,嘗嘗我做的點心。”
客人離開后,王桂芝坐在陽臺上,望著遠處的天空發呆。王麗娟端了杯熱茶過來,在母親身邊坐下。
“媽,您是不是在想那套四合院的事?”
王桂芝嘆了口氣:“那房子跟了王家幾代人了,我總不想輕易賣掉。可是留著又怕將來你們為這事傷了和氣。”
“媽,您別多想。那是您的房子,您想怎么處理都行,我和建國不會有意見的。”王麗娟輕聲安慰道。
“老話說得好,家財散了人不散才是真的好。”王桂芝拍了拍女兒的手,“到時候媽自有安排。”
王麗娟點點頭,沒有追問。她知道母親一向有自己的主意,過早談論遺產分配這種事,對老人也不吉利。
日子一天天過去,王桂芝的健康狀況時好時壞。王建國回國后,確實抽空來看望了母親,帶了不少補品。但因為工作繁忙,一個月也來不了一次。每次來,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相比之下,王麗娟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照顧母親。給她準備飯菜,陪她散步,幫她洗澡,無微不至。王桂芝心里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卻很少表達出來。
03
一天深夜,王麗娟正在熟睡,忽然聽到母親房間傳來一聲重物落地的聲響。她猛地驚醒,沖進母親房間,發現王桂芝倒在地上,面色慘白,呼吸急促。
“媽!媽!您怎么了?”王麗娟驚慌失措,連忙去探母親的脈搏。
“頭...頭疼...”王桂芝艱難地擠出兩個字,隨即陷入昏迷。
王麗娟大喊一聲,叫醒了丈夫和女兒。張明立刻撥打了急救電話,同時幫忙將岳母抬到床上。王麗娟淚流滿面,一邊照顧母親,一邊給弟弟打電話。
救護車很快趕到,將王桂芝送往醫院。醫生初步診斷是腦溢血,情況危急,建議立即手術。
“您是患者的家屬?”醫生問王麗娟。
“是的,我是她女兒。”王麗娟聲音顫抖。
“患者情況危急,需要立即手術。但考慮到患者年齡和身體狀況,手術風險很高。我需要家屬簽字確認。”醫生遞過同意書。
王麗娟猶豫了,她是醫護人員,深知這種高齡患者手術的風險。如果手術不成功,母親可能會在痛苦中離開;但不手術,又可能錯過最佳救治時機。
“能等我弟弟來了再決定嗎?”王麗娟問。
“時間緊迫,越早手術越好。”醫生顯得有些焦急。
就在這時,王建國趕到了醫院。他剛下飛機,聽到消息就直奔醫院。
“姐,媽怎么樣了?”他氣喘吁吁地問。
王麗娟將情況告訴了弟弟,包括手術的風險。
“必須手術!”王建國斬釘截鐵地說,“無論如何都要試一試,給媽最好的治療。”
“可是風險太大了,媽這么大年紀...”王麗娟擔憂地說。
“姐,難道你想看著媽就這么走了嗎?”王建國聲音提高了幾分。
王麗娟沉默了。她當然不想母親離開,但也不想母親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我相信現在的醫療技術。”王建國堅定地說,隨后轉向醫生,“請立即安排手術,費用不是問題。”
在王建國的堅持下,王麗娟最終簽了手術同意書。王桂芝被推進了手術室,兄妹倆在外焦急等待。
手術持續了四個小時,比預計的時間長了許多。當醫生走出手術室時,兄妹倆同時站了起來。
“手術暫時成功了,但患者目前處于昏迷狀態,需要進一步觀察。”醫生說,“接下來的四十八小時是關鍵。”
聽到這個消息,王麗娟長舒一口氣,眼淚奪眶而出。王建國也顯得松了一口氣,但很快又恢復了冷靜。
“醫生,需要什么特殊治療,盡管安排。”他說。
“目前最重要的是密切觀察。患者需要轉入重癥監護室,家屬暫時不能探視。”醫生解釋道。
王桂芝被轉入重癥監護室后,王麗娟和王建國輪流在醫院外等待。三天后,王桂芝終于蘇醒了。醫生允許家屬短暫探視。
王麗娟小心翼翼地推開重癥監護室的門,看到母親躺在病床上,頭上纏著紗布,臉色蒼白,但眼睛是睜開的。
“媽...”王麗娟走到床邊,輕輕握住母親的手。
王桂芝微微轉頭,看向女兒,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什么,但沒有發出聲音。
“媽,您別著急說話,慢慢來。”王麗娟安慰道,眼淚又開始在眼眶中打轉。
王建國也進來了,站在床的另一側:“媽,您終于醒了,我們都擔心死了。”
王桂芝的目光在兩個子女之間轉動,眼中流露出復雜的情感。
“水...”她艱難地擠出一個字。
王麗娟連忙用小勺給母親喂了幾口水。王桂芝咽下水,稍微有了些精神。
“謝謝...你們...”她虛弱地說。
“媽,您好好養病,其他什么都別想。”王麗娟輕聲說。
“是啊,媽,您只管安心休養,有我和姐姐在呢。”王建國附和道。
王桂芝點點頭,又陷入了沉默。探視時間很快結束,醫生示意家屬離開。
04
接下來的一周,王桂芝的情況逐漸穩定。她被轉出重癥監護室,住進了普通病房。王麗娟申請了臨時假期,全天候陪護母親。王建國也比往常來得勤了,但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像姐姐那樣寸步不離。
一天,王桂芝突然對王麗娟說:“麗娟,我想見個律師。”
王麗娟一愣:“媽,您要見律師做什么?”
“我想立個遺囑。”王桂芝語氣平靜,眼神卻異常堅定。
“媽,您這話說的,您會好起來的,用不著急著立什么遺囑。”王麗娟有些慌亂。
“人都有一死,我這把年紀了,又得了這病,早做準備總是好的。”王桂芝堅持道,“你幫我聯系一下律師吧。”
王麗娟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尊重了母親的決定。她聯系了一位信譽良好的律師,約定第二天來醫院。
當晚,王麗娟將這事告訴了王建國。電話那頭,王建國沉默了片刻,然后說:“知道了,我明天也去醫院。”
第二天,律師如約而至。王建國也早早到了醫院,并且私下與律師交談了一會兒。王麗娟注意到這一細節,心里有些不安,但沒有表現出來。
律師進入病房前,王桂芝要求所有人都離開,只留下她和律師單獨談話。
“媽,您身體還虛弱,要不我留下來幫您?”王麗娟擔憂地問。
“不用,我腦子清楚著呢。”王桂芝輕輕搖頭,“你們先出去吧,我和律師談完了再叫你們。”
王麗娟和王建國只好離開病房,在走廊上等待。
“建國,你剛才和律師說什么了?”王麗娟忍不住問。
王建國略顯尷尬:“沒什么,就是問問立遺囑的一般程序。”
王麗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沒有再追問。
律師與王桂芝的談話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當律師走出病房時,面色平靜,向兄妹倆點頭示意,然后離開了。
王麗娟和王建國重新進入病房,發現母親靠在床頭,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卻出奇地平和。
“媽,您沒事吧?談得還順利嗎?”王麗娟關切地問。
王桂芝點點頭:“嗯,都安排好了。”
“媽,您立遺囑的事,不急在這一時啊。”王建國說,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
“早做決斷,免得你們將來為難。”王桂芝看著兩個子女,語氣平靜,“我的東西不多,但都是清清楚楚的。”
“媽,您別這么說。我們只希望您健健康康的,什么遺產不遺產的,根本不重要。”王麗娟握住母親的手,真誠地說。
王桂芝拉著女兒的手,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光芒:“麗娟,你別怪媽媽...”
這句話讓王麗娟心頭一震,不明白母親為何突然這么說。但王桂芝沒有進一步解釋,只是轉移了話題,問起了外孫女的近況。
接下來的幾天,王桂芝的情況時好時壞,但總體上還算穩定。王麗娟一如既往地精心照顧,王建國也來得比以前勤了,經常帶著各種補品和營養品。
一周后的晚上,王麗娟剛給母親喂完藥,準備去休息一會兒。王桂芝突然叫住了她。
“麗娟,過來,媽有話跟你說。”
王麗娟走回床邊坐下:“媽,您有什么事?”
“這些年,你對我很好,媽都記在心里。”王桂芝語氣沉重,“人這輩子,錢財都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問心無愧。”
“媽,您怎么突然說這些?”王麗娟有些不安。
“沒什么,就是想告訴你,不管將來發生什么,你都要記住,媽是愛你的。”王桂芝緊握女兒的手,眼中含淚。
王麗娟心頭一緊,預感到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將發生,但她沒有追問,只是點點頭:“我知道,媽。您放心,不管什么情況,我都會理解您的。”
王桂芝欣慰地笑了笑,靠在枕頭上,閉上了眼睛:“我累了,想休息一會兒。”
王麗娟幫母親掖好被角,輕輕離開了病房。
05
第二天凌晨,醫院突然來電,說王桂芝病情突變,搶救無效,不幸離世。王麗娟聞訊趕到醫院,看著母親安詳的面容,悲痛欲絕。王建國接到消息后也立即趕來,兄妹倆在母親的病床前默默流淚。
王桂芝的葬禮簡單而莊重,按照北京的傳統習俗舉行。許多親朋好友前來吊唁,紛紛稱贊王桂芝一生善良,也贊揚王麗娟這些年對母親的孝順照料。
葬禮上,王建國和他的妻子孫美玲全程參與,表現得異常熱心。孫美玲甚至主動幫忙安排各種細節,這與她生前對婆婆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王麗娟心中有些奇怪,但沒有多說什么。
葬禮結束后第七天,按照律師的安排,家人聚集在律師事務所,準備聽取遺囑內容。除了王麗娟夫婦和王建國夫婦,張小雨也在場。
律師打開一個文件袋,取出一份正式的法律文件。
“下面我宣讀王桂芝女士的遺囑全文。”律師清了清嗓子,開始朗讀。
遺囑開頭是一些常規的法律用語,接著進入正題:
“我,王桂芝,在神志清醒的情況下立下此遺囑。我的全部財產包括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的一處四合院,以及若干存款。經過慎重考慮,我決定將四合院全部留給我的兒子王建國。給我的女兒王麗娟一萬元人民幣。”
聽到這里,現場一片寂靜。王麗娟面如死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十五年如一日的照顧,換來的竟是這樣的結果?王建國則露出滿意的笑容,兒媳孫美玲更是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
“遺囑符合法律程序,是王桂芝女士清醒時所立,不可撤銷。”律師補充道,“以上就是遺囑的全部內容。”
“這不可能!”張明站起來,憤怒地說,“岳母怎么會這樣安排?我妻子照顧了她十五年啊!”
王建國冷笑一聲:“這是媽自己的決定,你們有什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