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8日訊(山東經濟廣播記者 董建華 通訊員 汪瑋瑋)張杰院士出了本新書——《天問》。
沒想到,這本書和我多少扯上點關系,新書封面的照片是我15年冬天在黃山拍攝的。
佳能6D+三陽12mm f2.8魚眼,ISO6400,f2.8,單張30s,150張疊加。拍攝地點:黃山始信峰。
我盯著封面那幀熟悉的星空圖,15年冬夜在黃山始信峰的記憶突然如潮水般涌來——那些被零下10℃凍得發麻的指尖、鏡頭上凝結又融化的冰晶、云海翻涌時帶著雪氣的呼吸,此刻都化作一種奇妙的眩暈感:原來十年前那個在風雪中守了整夜的我,早已把對宇宙的敬畏,悄悄融進了鏡頭的每一道星跡里。
那次去黃山真是神奇的運氣,雪后的黃山、云海、日落、星空、冬季銀河,一個星空和風光攝影愛好者所能想到的所有要素,都在這里集齊了。
當我乘坐索道升到云海之上時,眼前的景象讓我幾乎屏住呼吸——整座黃山裹著新雪,像撒了把碎鉆的藍絲絨,云海正從深壑里緩緩升起,把海拔1800多米的群峰變成了漂浮的島嶼。
時間快到五點,日落前的魔法時刻準時降臨。陽光斜穿過冰晶,將云海染成流動的金箔。
奇峰怪石在白色、金色的,翻騰的云海中若隱若現。
真正的震撼出現在夜幕降臨后。雪后的空氣通透得驚人,肉眼竟能分辨出冬季銀河那抹淡淡的銀紗,從東北延伸到西北方向,不像夏季銀河那樣璀璨,卻帶著冷冽的優雅。更妙的是,太平鎮的燈火透過云海底部,給純白的云絮染上了彩色的光暈,星空與人間燈火在云隙間交織。這是我這么多年,拍的最清楚的冬季銀河,也是前景最漂亮的一張!
黎明之前,天光把地景照亮,群星還未散去。
第一縷陽光照亮了觀海的石猴
太陽終于躍出云海,萬道金光劈開云層的瞬間,我忽然想起小時候第一次用望遠鏡看到土星環的感動。原來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從來都不分用肉眼還是鏡頭,重要的是那份愿意在寒冷中等待的執著。
這是一次神奇的旅程,快十年了,回憶黃山起那個冬夜里,那些為了追光而顫抖的時刻,我還激動不已,那是一個普通愛好者與宇宙的默契對視。就像《天問》里寫的,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永無止境。
而我很幸運,曾用快門定格過其中一個溫柔的回答——所有的熱愛,最終都會在某個時空節點,與更廣闊的世界相遇。
在探索宇宙的奧秘、揭示微觀世界的美妙,或是捕捉瞬息萬變的科學現象時,科技攝影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深處的大門。
我從黃山回來,開始籌劃將如何用相機拍攝星空,記錄科學現象的知識傳播給學生,就是2018年在山東大學開課《科技攝影與物理影像》。2024年,課程登錄了中國大學慕課平臺,歡迎大家參與學習。
作者:山東大學物理學院 高級實驗師
宋洪曉 網名腳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