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多起智能駕駛惡性事件的發生,官方開始正式加強了對智能駕駛技術的監管力度。
4月16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了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在會上,明確要求各車企必須承擔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并嚴格執行產品準入和軟件在線升級的備案制度。此外,會議還強調了車企在營銷宣傳中應規范行為,并嚴格履行告知義務。
01
強調主體責任
在會議當天網絡上流傳的會議紀要中,我們可以看到管理層對智駕功能實施了全面的嚴格控制。
首先,管理層強調,汽車制造商在進行OTA(空中下載技術)更新時,必須進行充分的驗證,禁止進行公開測試。無論是千人團還是萬人團,都必須遵循公告流程。這一措施旨在減少企業進行OTA更新的頻率。
其次,要求LCC(車道居中輔助)和NOA(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必須通過避碰測試。
第三,提出是否可以從技術角度禁止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脫離控制,例如通過使用阻隔駕駛輔助的人臉ID識別技術,限制座椅調節和平躺功能。
《通知》明確指出,汽車生產企業在申請搭載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時,必須補充增加的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和OTA升級信息相關的技術參數,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產品準入和生產一致性管理,并向市場監管總局進行備案。
工信部公告
企業在產品準入申報過程中,必須補充40項關鍵的技術參數,這些參數包括但不限于感知系統(如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等)、電子控制器(ECU)、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邊界以及人機交互方式等。具體而言,需要明確攝像頭和雷達的安裝位置、性能參數;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激活條件,例如車速、天氣狀況、道路類型等;以及OTA升級所涉及的ECU清單和軟件版本信息。
在沙盒監管方面,對于搭載L2級系統的車輛,企業必須在量產初期向市場監管總局提交一份深度測試方案,該方案將重點驗證在高危場景下的安全性能,例如系統失效、邊界條件觸發等情況。測試周期不得超過24個月。
據了解,這一政策的實施已經導致多家汽車制造商的OTA更新計劃推遲,其中包括蔚來汽車的世界模型版本的智駕功能。
此外,企業必須及時上報事故事件。在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出現故障,導致功能失效等事件發生時,或當搭載該系統的車輛發生碰撞等事故時,車企應及時上報。《通知》規定,企業應立即報告事故信息,在事故發生后48小時內提交事故報告。若事故導致人員傷亡或產生重大社會影響,應在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提交事故信息。
事件上報方面,涉及在組合駕駛輔助系統使用期間,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發生的與安全相關的駕駛行為、情況等描述。企業需提交季度、年度報告以及與產品安全評估相關的其他報告。
工信部將強化對事件和事故報告的分析與研判工作,市場監管總局將聯合相關部門加強事故的深度調查,并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準入與召回管理。
02
規范營銷宣傳
4月16日的會議,還重點強調了宣傳的規范化。
1、L2級別中不允許出現接管、智駕、自主、高階智駕等詞語,建議企業采用組合輔助駕駛這一表述。
2、禁止使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等駕駛員離車輔助駕駛功能。
3、不要出現脫手、脫眼的表述。使用駕駛員運動脫離和視覺脫離代替。
4、盡量用中文全稱,使用英文一個你在第一次出現時,有全稱說明。
網傳會議紀要
今年初以來,關于“智駕平權”的呼聲更是愈演愈烈,一些輔助駕駛功能下放到了10萬級產品,智駕產品正在走向更主流的市場;另一方面,智駕技術尚不成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張進華的話說,目前戶內組合駕駛輔助產品仍處于技術完善階段,各項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功能應用從可用到好用仍有距離。如“視覺感知”或“融合感知”都尚未具備全天候感知能力,尤其是在暗光、逆光、反光、光影變化、雨雪、霧霾等環境條件下,感知能力仍有待提升。此外,受限于自然場景的不可窮盡性和不可預測性,端到端大模型等先進技術也尚未完全對所有駕駛場景實現理解。
張進華指出,國內很多車企提出了“L2+”“L2++”等誤導性概念,或在試駕體驗時向消費者演示“脫手”“脫眼”等不規范操作,易導致消費者對組合駕駛輔助系統過度信賴,在銷售和用戶使用環節未明確告知系統的功能及性能限制、駕駛員職責與狀態要求等關鍵信息,易導致用戶高估產品的能力水平,從而引發安全隱患。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隨后也發文強調,要推進用戶認知水平的提升。企業應在交付、使用、維護等各環節建立系統化的用戶教育機制,借助隨車手冊、車載終端提示、移動App、視頻演示、交付培訓等多種形式,向用戶清晰傳達系統的基本能力與適用范圍、使用過程中的駕駛員職責、操作規范與接管要求、應急處置方法及系統局限性等內容。同時,建議針對不同用戶群體(如首次購車人、老年駕駛者等)提供差異化的認知引導方案,真正實現“技術普及+認知普及”并重,夯實駕駛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通知》的發布和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進入強監管時代。短期內,企業可能面臨合規成本增加等挑戰,但從長遠來看,這將促使企業提升技術透明度和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增強消費者信任,加速自動駕駛技術迭代。企業和監管層的共同努力,將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朝著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方向穩步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