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位河南醫生前往孤兒院義診,驚覺近八成棄嬰的肚皮薄如蟬翼,體內的糞便隱約可見,他毅然變賣家產,傾盡醫院9700多萬資金全力救治,正是這一壯舉,拯救了2000多條鮮活的生命!
河南一個福利院義診現場,空氣里混著消毒水味和哭聲,宋兆普盯著眼前的一排小鐵床,心猛地一沉。
幾十個孩子躺在那里,身體單薄得不成樣子,胳膊像竹簽,肚皮薄得能看見血管,眼神無光,哭也有氣無力,80%的孩子患有腦癱,有的甚至連翻身都做不到。
護工忙不過來,一個人要看十幾個,根本照顧不過來。
有孩子幾天沒排便,肚子硬得像石頭,醫生按上去都不敢用力,栓塞、梗阻、肺炎、營養不良……
每一個都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福利院沒錢,撐得起最基本的活命,撐不起動輒幾萬、幾十萬的治療費。
這些孩子原本就被親生父母丟下,如今連一個像樣的機會都沒有,死守著這一方小床,等天亮,等運氣,等終點。
外面的社會也沒好到哪兒去,腦癱這個詞一聽就沉重,誰都知道治起來費錢又費力。
很多家庭扛不住,選擇遺棄,醫生的角色幾乎是圍著死神打轉,想把人從他手里硬生生拉回來。
那天回到醫院,宋兆普一夜沒睡,第二天一早就把祖傳的藥材拿出來變賣,房子掛牌,積蓄清空。
還不夠,他又動了醫院的儲備金,9700萬。
那筆錢是救命的底子,是醫院的根。挪一分都可能砸了鍋。
有人勸他三思,有人直接舉報,說他挪用公款,有人冷笑,說瘋了。
可等調查下來,所有的錢都投到了孩子身上,一分未進自己口袋,全用在康復、手術、營養、護理,賬目公開,流程透明,誰查誰啞口無言。
康復治療不是吃個藥打個針,腦癱孩子幾乎每一個都伴隨運動障礙、語言障礙、吞咽困難。
很多孩子喂一口飯要二十分鐘,用注射器一點點推進去,還得防著嗆咳,防著吸入性肺炎,排便也得靠人,一點點揉,一點點引導。
醫院開始收治這些孩子以后,每個月的開支像個無底洞,五十萬、六十萬地燒,燒得心發毛,醫護也撐不住,一波波離職,走得干干凈凈。
留下來的,得有鐵打的身子和鋼鐵的意志。
沒人肯干的活兒,宋兆普自己扛,白天門診、治療,晚上守著病房。
端屎端尿喂奶拍背,不干到底不撒手,最多的時候,連續幾個晚上沒合眼,撐到心臟病發作,被抬進急救室。
這種救人不要命的節奏,誰看了都說不值,可幾年下來,奇跡開始發生。
超過3200名腦癱患兒接受治療,2000多人恢復了自理能力,能自己吃飯、上廁所、說話、跑跳。
820個孩子被國內外家庭收養,重新回到家庭生活。
宋兆普琢磨出的“中醫針灸+現代康復”法子,一下子把治愈率拉了上來,尤其兩歲以下的孩子,治愈率達到百分之百,這一套方法還拿到了國家認證,正式推廣。
最初的風波并沒過去,2012年,央視曝光“9700萬事件”,一時間輿論大爆炸。
有人罵他財迷心竅,也有人質疑動機不純,但《大公報》一篇社評點燃了民情:“如果救孩子是罪,那我們愿意同罪。”一句話把人心喚回來,風向徹底轉了。
民政部介入調查后,未追責,反而把金庚醫院,定為國家腦癱康復定點機構,還撥了專項補貼。
再后來,全國康復中心開始照搬宋兆普的經驗。
新疆和田等地的康復率一度沖到65%。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診所,一下子變成行業標桿。
人還在一線,每天走路背手,白發斑斑,卻不肯退。
很多孩子喊他“爺爺”,有人喊“華佗”。這不是封的,是干出來的,他堅持“三不收費”:掛號不要錢、正骨不要錢、針灸不要錢。
這是祖上傳下來的規矩,是父親留下的家訓:施醫舍藥,救人第一。
面對曾經的質疑,宋兆普只說一句:“錢沒了還能賺,命沒了就真沒了。”
這不是口號,是信條,金庚醫院從來不是一門生意,那是他的戰場,和死神搶人的戰場。
歲月過去,灰塵落定。金庚醫院的門口掛著一塊牌子,寫著“國家腦癱康復定點機構”。
墻上照片是一群笑得燦爛的孩子,腳下跑著風。
曾經的鐵床,如今的操場,這場仗沒白打。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腦癱兒童康復“9700萬風波”事件調查》,2012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