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吳佩孚在逃往四川途中,遭遇大股土匪襲擊,秘書長張啟煌被打死,吳佩孚抱著張啟煌的尸體放聲大哭,險些暈厥過去
吳佩孚,字子玉,1874年出生在山東蓬萊的一個窮苦人家。小時候家里窮得叮當響,但他硬是靠著死讀書考上了秀才。后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他就跑去當兵,從一個大頭兵干起。憑著一股子狠勁和腦子活,他在北洋軍里混出了名堂。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他投靠了直系的曹錕,成了直系的頂梁柱。打仗厲害,管兵也有一套,再加上喜歡讀點書、寫寫字,大家都叫他“儒將”。1920年代初,他牛氣沖天,手底下管著十幾個省,北洋政府里誰不給他三分面子。可好景不長,北伐戰爭一打起來,他的地盤被一點點蠶食,兄弟們不是叛變就是跑路,到1927年,他只能帶著殘兵敗將往四川跑,想喘口氣。
1927年6月,吳佩孚帶著幾百號人逃往四川。那時候北伐軍已經把他打得七零八落,他原來的地盤丟得差不多了,只能往西邊跑,打算在四川找個落腳點。隊伍里都是些老弱殘兵,裝備破破爛爛,走得慢吞吞的。結果走到半路,碰上了大股土匪埋伏。這幫土匪人數不少,趁著地形占了上風,突然開火,吳佩孚的人根本沒反應過來。槍聲一響,隊伍就亂了套,士兵死的死傷的傷,壓根組織不起像樣的反擊。
在這場混戰里,吳佩孚的秘書長張啟煌站了出來。張啟煌跟了吳佩孚多年,是他的左膀右臂,平時幫著處理各種雜事。這次他拼了命想護住吳佩孚,帶著幾個人頂在前面掩護。可土匪火力太猛,張啟煌沒撐多久就中了槍,當場倒下,血流了一地。吳佩孚眼睜睜看著張啟煌死在面前,徹底崩了。他撲過去抱著張的尸體嚎啕大哭,哭得嗓子都啞了,整個人像是丟了魂,差點就暈過去。護衛好不容易把他拉走,隊伍才勉強突圍出去,可人也死得差不多了。
這場土匪襲擊對吳佩孚打擊太大了。張啟煌一死,他不僅少了個得力的幫手,心里那點斗志也沒了。突圍之后,隊伍繼續往四川走,但士氣低得沒法看,兵一個接一個跑路,帶的糧食和裝備本來就少,現在更不夠用了。吳佩孚自己也蔫了,過去那種指揮千軍萬馬的氣勢蕩然無存。他心里清楚,自己這輩子算是完了,再也翻不了身。
到了四川,他投靠了當地軍閥楊森,暫時安頓下來。可楊森那邊的日子也不好過,內部亂七八糟,吳佩孚待了一年后又被擠走,只能跑到綏定,寄人籬下靠劉存厚過活。他試著拉攏人馬想東山再起,可那時候誰還聽他的?各方勢力都忙著自己撈好處,根本沒人搭理他。1929年,他在四川過了個55歲的生日,來捧場的沒幾個,場面冷冷清清,看著就讓人覺得心酸。
1931年,吳佩孚在劉湘安排下離開四川,年底到了北平,住進了一個叫什錦花園的小院子。從那以后,他基本就把自己關起來了,不見客,也不摻和外面的事。屋子里堆滿了書,可他也沒心思看,整天就那么待著,日子過得死氣沉沉。到了1939年12月4日,他病死在北平,65歲走完了這一生。葬禮還算有點排場,街頭人不少,白布飄得老長,可這熱鬧也掩不住他晚年的凄涼。
吳佩孚這一輩子,從窮小子爬到軍閥頭子,再到最后落魄死去,跟坐過山車似的。他在北洋政府最風光的時候,誰能想到會有這么一天?可亂世就是這樣,站得越高,摔得越狠。他的死,也算是給那個軍閥混戰的時代畫了個句號。
吳佩孚這人,說好聽點是個有本事的“儒將”,打仗有頭腦,管兵有章法,還懂點文化,不像有些軍閥滿腦子就知道搶地盤。可說難聽點,他也是個典型的軍閥,靠武力吃飯,內斗起來一點不手軟。他當權的時候,直系跟其他派系打得你死我活,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后來北伐軍一起來,他又擋不住潮流,地盤丟了,人也散了,最后連條活路都沒保住。
這場土匪襲擊只是他失敗的一個縮影。1927年的中國,軍閥混戰已經走到盡頭,北伐軍帶著新思路要把這些舊勢力掃干凈。吳佩孚再厲害,也斗不過時代的大勢。他輸得不冤,可張啟煌的死又讓人覺得有點可惜,畢竟這么個忠心耿耿的人,就這么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