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萬物勃發。3月15日,河北沃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召開了玉米新品種、生物技術(CPS)成果發布暨河北省玉米生物育種技術創新中心、華農河北生物育種產業研究院技術委員會會議,慶祝公司成立20周年,并開啟生物育種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新征程。300余位權威專家、領導及行業合作伙伴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沃土種業20年發展成果,研討種業前沿技術,共謀未來發展藍圖。
沃土種業董事長柳繼鳳介紹新品種。
“二十載風雨兼程,沃土種業在挑戰中拼搏成長,在創新中鑄就輝煌。”沃土種業總經理楊慶申在事業發展報告中回顧企業歷程。自創業初期年營收不足百萬元的簡陋作坊起步,公司始終堅守科技興農、種業報國,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國家“育繁推”一體化經營資質的行業領軍企業,營業收入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成為推動我國種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2024年,公司玉米種子年銷售量突破2000萬袋,營業收入6.03億元,年利潤達1.5億元。
風雨20載
好品種為沃土事業筑基
2011年,公司自主研發的玉米品種“沃玉3號”參加山西省春播區品種審定試驗,邁出了沃土種子沖出河北走向全國的第一步。
“抗病先鋒、高產穩產、表現卓越,是農戶和經銷商的心頭好。”經營“沃玉3號”多年,從邯鄲市肥鄉區志國農技服務處經理李春蓮,到山西永濟北城惠農種業經理樊立強,再到山東省東營市汀羅農資超市經理楊子溫,他們的親身經歷無不驗證了“沃玉3號”在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下的優異表現。
公司負責營銷的副經理張靜波介紹,從收集到的種植和市場反饋看,無論高溫、干旱還是鹽堿地,“沃玉3號”都表現出了強大的適應性和高產穩定性,為農戶帶來豐收的喜悅。其軸紅粒深、金黃容重高的品質,讓糧食銷售無憂;其糧飼兼用的特性,更是拓寬了農戶的增收渠道。
2022年,“沃玉3號”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并連續多年被農業農村部及北京、天津、河北列為全國及京津冀地區玉米主導品種。
2023年,公司雜交玉米商品種子經營規模全國排名第三,成為國家種子行業一支重要力量。
截至2024年,“沃玉3號”累計推廣面積超1億畝。就在沃土種業召開此次大會前不久,國內某農資自媒體基于DeepSeek數據分析預測2025年最具潛力的10個玉米品種,“沃玉3號”憑借“抗穗腐病、籽粒商品性好、糧飼兼用潛力大”等優勢成功入選,再次印證了其市場競爭力。
矩陣升級
實現從高產到高附加值的跨越
始終保持技術領先、長期維持品種優勢是實現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和核心競爭力。沃土種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沃玉3號”為開路先鋒,不斷豐富品種類型結構,選育出一批優秀耐密、高密品種,陸續投放市場。
在新品種發布會上,沃土種業董事長柳繼鳳特別介紹了三類新品種:中大棒“載豐”“沃玉”系列、耐密“WY”系列、超密“YY”系列,并詳細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個新審、在審品種:載豐116、沃玉577、WY4號、YY276。
“這些品種在選育、審定過程中,先后經歷了2021年銹病和澇災,2022年高溫高濕、大風,2023年高溫、銹病,2024年前旱后澇、莖腐、穗腐等最具黃淮海特點的氣候和病害的考驗,表現出色;凸顯了公司種質資源在抗銹、抗高溫高濕、抗倒伏、抗旱抗鹽堿、穩產高產及廣適性方面的顯著優勢,已經或即將通過審定。”柳繼鳳堅定地說,“這一系列的新品種都是公司的戰略儲備,市場潛力巨大。”
在培育開發高蛋白玉米新品種方面,沃土種業正加快培育抗性和產量穩定的蛋白質含量超過12%的高產高蛋白玉米品種。在培育高抗白斑病玉米新品種方面,沃土種業自2022年啟動技術攻關以來,已獲得3個高抗白斑病(抗性HR級)品系,2025年將參試。與此同時,公司也正在對“沃玉3號”“沃玉111”等主推品種進行抗性基因定向改良,有望在兩年內完成種質升級。
在公司創建20年的重要時刻,沃土種業著眼于市場定位推廣及品牌塑造,確立了下一個十年規劃:年銷5000萬畝發展目標。
技術破局
生物育種硬核開啟種業變革
作為“十四五”規劃重點發展的八大前沿科技領域之一,生物育種正成為種業創新的關鍵突破口。沃土種業敏銳把握行業趨勢,是國內較早開展生物育種技術研發與實踐的種子企業之一。
近年來,面對同質化競爭日益加劇的行業現狀,沃土種業積極尋求技術創新突破。在此次大會新技術發布環節,柳繼鳳重點介紹了沃土種業與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未米生物科技公司合作開展生物育種CPS技術攻關的情況。
生物育種CPS技術,指通過基因編輯等生物育種手段,將玉米作物不具備的DPC敏感基因導入公司自育玉米品種,通過調節玉米的生長激素水平,優化玉米株高株型。同時,DPC還具有轉化多余營養生長為生殖生長的特性,減少單株空間占用而不降低單株產量。該項技術的轉化與應用將實現玉米品種增密30%、增產15%~20%和夏播生產大面積單產過噸的目標。
2020年,沃土種業建成專業生物育種技術創新實驗室,組建了由5名生物技術專業博士、碩士組成的研發團隊。目前實驗室已系統開展種質基因測序、遺傳背景分析、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對公司優勢種質資源抗銹、抗病基因進行定位、標記、保護、克隆與利用等工作。
深度融合
打造生物種業創新生態
2020年,沃土種業在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院校的支持下,成立了分子技術創新中心,通過構建多元合作平臺、推進核心技術研發、強化技術體系支撐等舉措,不斷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
2024年5月,沃土種業與華中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邯鄲市人民政府共建“華農河北生物育種產業研究院”,整合高校科研力量、政府政策支持與企業轉化能力,為生物育種技術產業化奠定基礎。同年12月,“河北省玉米生物育種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
此次會議當天,多位專家學者、領導共同為“河北省玉米生物育種技術創新中心”揭牌,并在華農河北生物育種產業研究院技術委員會會議上,就系統地規劃生物育種技術路線,聯合攻關基因編輯、智慧育種等關鍵技術,推動生物育種技術創新與應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等進行了深入研討。
自分子技術創新中心成立以來,沃土種業已掌握玉米雙單倍體高效育種技術、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及基因編輯技術,開展了抗銹病、抗旱、耐鹽堿基因分子育種;研究出兩個玉米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轉化體。在未米生物的指導下,沃土種業正在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開展玉米增加籽粒蛋白含量、籽粒長度、降低葉寬、降低株高、加快脫水等研究;建立了種質資源DNA指紋數據庫。在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技術指導下,沃土種業布局智慧育種平臺,整合基因組學、表型組學與人工智能技術,借助智能算法,預測優良基因型、優化育種方案,加速新品種的選育進程。
硬件投入
新種業航母動力強勁
目前,沃土種業聚焦種質資源創新、抗逆性狀改良等核心課題,已配備115臺套科研設備,建成涵蓋組培室、種質資源庫、人工氣候室及450畝試驗基地的完整科研體系,硬件投入達行業領先水平。
“成立伊始,沃土種業就十分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是全面提升研發能力和水平、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的根本保障。”柳繼鳳介紹,他始終對公司的基礎建設傾盡心力。
3月15日會議當天,參會代表分兩組來到沃土種業新落成的科技研發中心觀摩、交流。該中心由沃土種業投資1.3億元建設,總建筑面積20200平方米,地上12層、地下1層。公司聯合相關科研院校建設的分子檢測平臺、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遺傳轉化平臺、智能生物育種平臺在這里陸續投入使用后,將全面完善生物育種、品種改良、品種權保護等關鍵功能。
沃土種業還建立了10萬多畝的種子生產基地,包括甘肅玉米制種基地、肥鄉駐地小麥種子繁育基地、海南三亞南繁基地以及試驗示范農場等。子公司張掖市沃土源種業有限公司也正在建設之中,計劃今年10月份投產,預計年產玉米種子5萬噸,制種規模10萬畝。
2022年10月,占地50畝的沃土種業種子加工廠竣工投產。其中,加工車間4000平方米,原料及成品倉儲面積1.6萬平方米,配套質檢辦公樓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建有國內先進的全自動無破碎加工流水二包線3條,玉米種子日加工能力30萬袋,有力保障了高質量種子的供應。
沃土種業在全國5個玉米生態區建有育種試驗基地,包括河北、遼寧、吉林、甘肅、海南等育種基地,其中海南三亞育種基地200余畝,河北肥鄉育種基地500余畝。測試網絡分布全國10個國家級玉米適宜生態區,測試點達200多個。
經過十幾年的科研攻堅,沃土種業累計獲得自主研發玉米新品種20個、小麥品種2個,獲得國家和省級審定26次,創新積累種質資源2000多個,骨干自交系60多個。
人才+品種
雙核戰略托舉企業走向全國
2010年,國家半干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邯鄲工作站落戶沃土種業,正高級經濟師楊慶申入駐公司任工作站負責人。自此,沃土種業開啟了被業界譽為“柳楊黃金搭檔”的協同發展模式,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正是在楊慶申的主持下,自主研發的玉米新品種“沃玉3號”讓沃土種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會議表彰環節,包括楊慶申在內的10位突出貢獻員工、20位卓越特別獎客戶上臺接受公司表彰,享受榮耀時刻。
安徽省沃玉農業經理鮑亮與沃土種業合作多年,有感于沃土種業對品種質量的嚴格把控和沃土種子的一貫優異表現,他向全體合作伙伴發出書面倡議:“攜手沃土,共同打造一個誠信、規范、高效、共贏的種業經營新生態。”鮑亮提出,一是專注沃土種業品牌深耕,拓展市場版圖,將沃土品牌作為經營核心,通過專營或主營的方式,全身心投入沃土品牌的推廣與銷售中;二是堅守市場準則,維護品牌信譽;三是響應公司號召,協同發展共進。
展望未來
劍指主板上市的種業新標桿
“2023年沃玉3號單品銷售推廣1210萬畝,2024年銷售推廣1274萬畝,同比增長64萬畝,仍然處在上升期。”楊慶申介紹,“盡管公司現有的部分優秀品種已在市場銷售多年,但與其他同行業主力品種相比,仍然保持領先地位。我們將最大限度地持續挖掘開發現有品種優勢,從而實現品種資源的效用最大化。”
楊慶申表示,公司將深入挖掘“沃玉3號”“沃玉111”糧飼兼用特質。經檢測,這兩個品種的籽粒蛋白質含量在10%~11%左右,生物產量高,干物質與淀粉含量表現優異:春播達40%,夏播雙超30%,均高于其他青貯玉米品種的指標。目前,光明乳業、君樂寶、蒙牛、伊利等多家國內大型奶企均將“沃玉3號”作為養殖飼料,現代牧業、圣牧乳業2025年已訂購30萬畝“沃玉3號”青貯專用種子產品。沃土種業計劃進一步擴展青貯玉米市場,力爭兩年內實現“沃玉3號”“沃玉111”青貯種植面積500萬畝,占全國青貯玉米總面積10%以上。
在資本運作方面,沃土種業已全面達到主板上市的各項規范要求,目前正積極推進上市申報材料準備工作,計劃兩年內完成主板上市,借助資本市場,加速企業優質高效發展。
“2024年沃土玉米種子推廣量突破2000萬袋,成為我國種業繼隆平高科和山東登海之后第三支未來可期的有生力量,真正實現了沖出河北、走向全國的發展夢想。”柳繼鳳在展望企業未來發展時表示,“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沃土種業見事早、行動快、力度大,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步伐,為推動我國種業振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原標題:二十年砥礪奮進 樹生物育種新標桿 河北沃土種業發布CPS技術 開啟種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來源:河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