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石家莊經濟職業學院校園內的油菜花海隨風搖曳,首屆“油菜花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在學院音樂廣場隆重開幕。活動以“非遺傳承·春滿校園”為主題,通過非遺展覽、技藝展演、手作體驗、文化講座和創意市集五大板塊,集中呈現河北及全國二十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為師生和市民呈現一場傳統文化盛宴,進一步推動非遺傳承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主展區,二十余項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掐絲琺瑯工藝區,色彩絢麗的掐絲琺瑯作品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拍照;剪紙技藝展位前,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窗花作品展現了北方民間藝術的質樸與靈動。此外,靈壽青銅器、內畫鼻煙壺、米雕微刻等非遺精品也紛紛亮相,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傳統工藝的精湛與深厚文化底蘊。
活動現場,各位非遺傳承人紛紛亮出“看家本領”。剪紙工藝傳承人王鳳琴手持剪刀,紅紙翻飛間,一幅“油菜花海”瞬間成型;吹糖人傳承人韓玉德將熱糖稀吹成晶瑩剔透的飛禽走獸,引得同學們連連驚呼。在茶藝表演區,茶文化傳承人宋曉旭優雅展示宋代點茶技藝,茶湯沫餑如雪,盡顯中國傳統茶道之美。
為了讓參與者深入體驗非遺技藝,活動特別設置了互動體驗區。學生們在傳承人的指導下嘗試掐絲琺瑯、剪紙刻花、桃木雕刻等傳統工藝,親手制作屬于自己的非遺作品。金魚文化體驗區更是人氣爆棚,參與者學習宮廷金魚養殖技巧,并親手為小魚設計生態微景觀。許多同學表示,這種沉浸式體驗讓他們對非遺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非遺講座中,太行山手工香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郝瑋老師用生動且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帶我們回溯了中國香文化的悠久歷史。郝瑋老師特別提到,香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僅是一種嗅覺上的享受,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古人的人生哲學、精神追求緊密相連。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師生們積極提問,氣氛熱烈。
油菜花田旁的創意市集也成為活動亮點之一。市集匯聚了合香牌、葫蘆砑花、剪紙文創等非遺衍生品,既有傳統韻味,又充滿時尚氣息。其中,融入學院元素的青銅書簽、剪紙明信片等文創產品備受青睞。許多攤位還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讓非遺技藝以更年輕化的方式走進日常生活。
壓軸環節,在油菜花海的環繞下,學生社團帶來的非遺主題歌舞表演成為整場活動最吸睛的亮點。舞臺上,同學們身著傳統服飾,用優美的舞蹈動作、婉轉的歌聲和靈動的樂器演奏,演繹經典的非遺歌舞,這場“非遺新聲代”的青春舞臺,用現代藝術語言重新詮釋傳統文化,展現了經濟學院師生對非遺的獨特理解,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本次活動最大的亮點,便是為學生和非遺愛好者提供了近距離接觸非遺傳承人的機會,同學們可以現場向非遺傳承人拜師學藝。為了讓非遺文化在校園內扎根生長,學院還特別邀請非遺傳承人為學生開設相關選修課,旨在豐富同學們的技能儲備,提升就業競爭力,同時也為非遺文化在校園的傳承與發展開辟新路徑,培養更多年輕的非遺傳承者。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長河中,高校學子正成為熠熠生輝的“新火種”。石家莊經濟職業學院舉辦的首屆油菜花節暨非遺展示活動,正是傳承路上的生動注腳。活動匯聚多項非遺項目,通過展覽、技藝展示、歌舞表演等形式,讓同學們沉浸式感受非遺魅力。旨在以青春力量為筆,飽蘸文化濃墨,書寫非遺新篇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石家莊經濟職業學院首屆油菜花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是一場集自然風光、傳統技藝、藝術表演于一體的綜合性文藝活動,不僅為春日校園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更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搭建了新的平臺,通過活動開展,讓非遺走進校園,走進師生的文化生活,讓古老的非遺技藝在春天的校園里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活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更加源遠流長,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奉獻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來源: 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