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留在朝鮮援建的10萬大軍神秘消失,美國特務找了兩年都無果,我國找了兩年也沒任何消息。誰知六年后,我國爆出猛料!
1958年,抗美援朝打完沒多久,朝鮮那邊一片廢墟,重建任務重得不得了。我國這邊心系兄弟國家,決定留下10萬兵力支援。這幫戰士可不是鬧著玩的,分散在朝鮮各地,修公路、架橋梁、搞生產,忙得熱火朝天。按理說,這么大一支隊伍,動靜小不了,可就在同年某個晚上,他們突然就不見了。朝鮮當地人納悶,美國那邊更懵,咋回事?這10萬人咋就沒影了呢?
消息一傳開,美國坐不住了。冷戰正酣,他們懷疑這10萬大軍是不是憋著啥大招,趕緊派特務四處打探。化裝潛入、翻山越嶺,忙活了兩年,連根毛都沒找到。我國這邊也好不到哪去,官方沒吱聲,戰士們的家屬急得團團轉。有人猜是戰事又起,有人說被秘密派去別的地方了,可沒個準信,大家只能干著急。這事兒就像個大石頭,壓在所有人心里。
其實,這10萬大軍沒丟,也沒死,而是接到了一道絕密命令:連夜撤出朝鮮,直奔我國西北戈壁灘。這地方荒得要命,黃沙漫天,連個鬼影都見不著。他們去干啥?造原子彈試驗靶場!那時候,國家正憋著一口氣要搞核武器,擺脫被人掐脖子的日子。這任務保密到啥程度?連家屬都不能說,戰士們只能咬牙扛著,默默往西北趕。
到了西北,這幫戰士日子可不好過。戈壁灘那環境,風沙能把人刮蒙,夏天熱得像蒸籠,冬天冷得手都伸不出來。物資也少得可憐,吃喝拉撒全得自己解決。可任務緊急,他們沒得挑,扛著沉甸甸的建材就上。挖沙土、建設施,全靠手腳硬干出來。那時候沒啥機械化,全是人拉肩扛,硬生生在荒地上搭起了試驗場。這活兒苦,但沒人喊累,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在給國家攢底氣。
這10萬大軍不是沒頭蒼蠅亂撞,領頭的叫陳士榘,上將軍銜,硬核人物。他1909年出生湖北孝感,1927年投身革命,長征、抗日、解放戰爭都闖過來了,1955年被授上將。1958年,他被任命為特種工程指揮部的老大,帶著這幫戰士直奔西北。陳士榘不是光坐辦公室的,他親自盯著工程進度,戈壁灘的風沙他照樣扛。戰士們苦,他比誰都清楚,可他明白,這苦是為啥吃的。
時間來到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一聲巨響,成功了!這聲爆炸不光震了世界,也把10萬大軍的“消失”之謎抖了出來。原來,他們這六年沒閑著,全在為這顆原子彈打基礎。試驗靶場建好后,國家科技一下子蹦上新臺階,美國佬傻眼了,蘇聯也得掂量掂量。從此,咱們有了自己的核底牌,再也不用看別人臉色。這背后,是10萬戰士的汗水和命。
這事兒為啥藏得這么深?一是冷戰那會兒,國際局勢緊張,美國蘇聯盯著咱們,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壞事。原子彈這東西,技術得自己摸索,敵人還得蒙在鼓里,不然偷學了咋辦?二是任務太敏感,戈壁灘那地方雖然荒,但萬一泄密,敵人搞破壞,國家損失就大了。所以,戰士們只能“消失”,連家書都不敢寫,硬生生憋了六年。
這10萬人的付出,不是幾句話能說完的。戈壁灘那條件,干一天活兒能累趴下好幾個。風沙吹得眼睛都睜不開,手磨出血泡是常事。吃的呢?干糧加咸菜,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住的地方更別提,搭個帳篷就算家,晚上凍得睡不著覺。六年下來,有人病倒了,有人再也沒回去,可他們沒一句怨言。為啥?因為他們知道,這不是為自己干,是為國家、為子孫后代干。
陳士榘晚年沒咋提自己的功勞,倒常跟家里人聊那段苦日子。他說戈壁灘的風沙大得能把天蓋住,戰士們晚上圍著篝火取暖,眼神里卻沒一點動搖。他1995年在北京去世,86歲,走得平靜。這老頭子一輩子沒啥花架子,但他的名字跟國家崛起綁一塊兒了,誰也抹不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