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街頭,前寶潔總監王琳騎著電動車穿越冷雨,保溫箱里裝著十三份黃燜雞米飯。36歲生日當天,她收到公司架構調整通知,從年薪80萬的市場總監變成外賣平臺編號XG0386的騎手。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35歲以上互聯網從業者離職后再就業成功率不足27%。脈脈研究院跟蹤調查發現,82%的職場人高估了自身能力與平臺資源的綁定深度。某外企大中華區前總裁轉型開滴滴時感慨:"離開辦公室的落地窗,我才看懂自己不過是系統里隨時可替換的零件。"
心理學中的『能力陷阱』正在吞噬現代職場人。麥肯錫《2024人才流動報告》揭示,63%的中層管理者將平臺資源錯認為個人能力,當組織架構調整時,這些人往往成為最先被優化的對象。就像那只站在起重機上的麻雀,誤以為自己能吊起萬噸鋼材。
獵聘網調研顯示,月薪3萬以上的離職者中,41%半年內接受過心理干預。某三甲醫院精神科主任指出:"我們正治療越來越多『職場失重癥』患者,他們突然發現離開了工牌和會議室,自己竟找不到社會坐標。"
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永遠生長在血肉里。領英追蹤5000名高管的職業軌跡發現,那些提前布局個人IP、持續進行跨領域學習的人,遭遇裁員后的再就業周期縮短67%。正如字節跳動前副總裁轉型知識博主后所言:"平臺會坍塌,但長在身上的本事永遠跟著你呼吸。"
當你在茶水間端著星巴克嘲笑騎手遲到時,可能想不到其中某個保溫箱里,正裝著某個前高管的尊嚴。這個世界從不同情眼淚,但永遠為真本事留好席位。你的價值究竟依附于平臺,還是扎根于自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