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空中鐵盾” 1952年的上甘嶺戰役中,地面上是坑道戰的慘烈拼殺,而在空中,一場同樣驚心動魄的較量正在上演。美軍的轟炸機像蒼蠅一樣嗡嗡作響,卻不再敢輕易俯沖轟炸,因為中國高炮部隊織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火力大網。這場勝利不僅僅是步兵英雄的故事,也是高炮部隊用血肉之軀筑起的“鋼鐵穹頂”。
而這一切,要追溯到1950年的那個冬天。那時,一支裝備簡陋的高炮部隊,在朝鮮的云山與美軍空軍展開了首次交鋒。首戰雖慘烈至極,卻也為后來奠定了無數寶貴經驗。
1950年,朝鮮半島硝煙四起。美軍的空中力量幾乎是壓倒性的,不僅掌控制空權,還不斷對志愿軍的地面部隊實施轟炸。面對這樣一個空中強敵,中國高炮部隊的處境可謂萬分艱難。
那時的裝備落后得讓人心酸,入朝的高炮部隊大多數還在用日軍遺留的老舊設備,射程、射速和精確度都遠遠落后于美軍的先進戰機。與此同時,志愿軍的防空作戰經驗幾乎為零,面對美軍的空襲,甚至連如何操作高炮都還在摸索中。然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支部隊毅然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守住陣地,哪怕拼上性命。
1950年11月1日,志愿軍高炮第1團進入云山地區,第一次面臨美軍空中打擊的正面威脅。這支部隊裝備的是日制88式高炮,射高僅6000米,射速每分鐘15發,操作起來極其費力。而對手則是裝備精良的美軍F80噴氣式戰斗機,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935公里,機動性極強。
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是“一點點”,而是天壤之別。
11月4日,美軍戰機開始對云山陣地進行猛烈轟炸。高炮1團的9連官兵試圖用高炮還擊,但由于測算彈道和調整標尺需要時間,幾輪炮彈發射后竟然連一架敵機都沒打中。緊接著,美軍戰機反撲,火箭彈和機關槍掃射將陣地炸得一片狼藉。
然而,這群戰士沒有被打垮,他們開始反思失敗的原因,調整射擊參數,并利用敵機低飛時的弱點,終于在當天傍晚擊落了第一架敵機。這一戰的代價卻是慘痛的,9連陣地損毀過半,多數戰士犧牲。
第二天,美軍派出更多戰機,以鉗形轟炸的方式對高炮陣地進行圍剿。在敵機的密集轟炸下,志愿軍陣地幾乎被夷為平地,但即便如此,最后一門還能操作的高炮依然在發射。衛生員王德福甚至舉起步槍對空射擊,直到彈盡人亡。
這一仗,1團全團幾乎陣亡,但他們擊落了一架敵機,重創了多架。這是中國高炮部隊的第一次實戰,也是一次血的洗禮。
云山一戰之后,志愿軍開始意識到,單靠落后的裝備和拼命精神是不夠的。1951年初,高炮部隊開始全面換裝,蘇聯援助的M1939型37毫米高炮逐步列裝。這種高炮的射速達每分鐘180發,性能上與美軍的戰機相比雖仍有差距,但已經大大提升了戰斗力。
同時,志愿軍還開始摸索適合自己特點的戰術,例如“游動炮群”,也就是將高炮分成多個小組,不斷移動陣地,防止敵機的固定打擊。
這一階段的重點戰場是朝鮮的交通線。美軍希望通過摧毀志愿軍的后勤補給,切斷他們的物資來源,而志愿軍則必須死守交通線。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高炮61師在清川江、價川一帶進行了艱苦的防御戰。
面對美軍B29轟炸機的狂轟亂炸,高炮部隊布下“彈幕走廊”,一次最多能同時發射數百發炮彈,形成密集的火力網。美軍轟炸機群多次被迫中途返航,僅一天時間,志愿軍便擊落了14架敵機。此后,美軍的空襲密度明顯減弱。
1952年,上甘嶺戰役爆發。這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地面戰斗的激烈程度讓世界震驚,而空中的爭奪同樣不容小覷。為了配合地面部隊的攻防,高炮部隊制定了一套多層次的立體防御體系,37毫米高炮負責低空,85毫米高炮負責中高空,彼此配合,形成了一個嚴密的空中防線。
在戰斗中,高炮部隊還首次嘗試了電子對抗。他們利用繳獲的美軍雷達設備,對敵機的轟炸瞄準系統進行干擾,使敵機的命中率大幅下降。高炮部隊不僅成功阻止了美軍的低空轟炸,還迫使美軍戰機在空戰中不敢輕易降低飛行高度。
最終,在這場持續43天的戰斗中,他們擊落敵機58架,擊傷142架,為地面部隊的勝利提供了關鍵支持。
從云山到上甘嶺,高炮部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蛻變。他們的戰績十分輝煌,擊落的敵機數量占志愿軍總戰績的68%。然而,這一切是用無數戰士的生命換來的。
據統計,高炮部隊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傷亡人數超過1.1萬人,而這些犧牲卻換來了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制空權。
當我們今天站在和平的天空下,想起那群用生命守護陣地的高炮戰士,心中總是五味雜陳。他們面對的是幾乎不可戰勝的敵人,卻用血肉之軀扭轉了戰局。如今,我們的防空體系早已躋身世界前列,但再強大的裝備也需要一顆無畏的心。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今天的我們失去了這種敢于亮劍的精神,還能否捍衛自己的尊嚴?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追問,也是對未來的警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