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永贏基金發布了“永贏價值發現慧選”的發售公告,該基金為發起式基金,在基金募集時,僅需發起資金提供方認購基金不低于1000萬元,且持有期限不低于三年即可滿足成立條件,這在當前主動權益基金發行難度大的環境下不失為一種更為穩妥的選擇,可以避免出現基金發行失敗的尷尬局面。
公告顯示,“永贏價值發現慧選”的基金經理為沈平虹先生,上海交通大學工學碩士,5年證券相關從業經驗。2019年加入永贏基金,歷任機械研究員、制造組組長。
沈平虹2025年1月才開始正式管理公開產品,目前在永贏基金管理2只基金,合計管理規模5.71億元。沈平虹截止2025年4月18日在管的兩只產品的基本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wind、機構之家整理
其中規模相對較大的產品“永贏穩健增長一年”是一只偏債混合基金,是由相對更有經驗的基金經理余國豪和沈平虹共同管理,余國豪曾任興業基金固定收益研究員,現任永贏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基金經理,目前管理6只固定收益基金,總規模88.09億元。
共管產品業績相對穩定、單獨在管產品業績不佳
從沈平虹在管產品的業績來看,其與余國豪共同管理的偏債混合基金業績相對穩定,但是由沈平虹個人單獨管理的“永贏啟源A”卻在其上任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里大幅下跌-13.47%,同時期的回報排名墊底為4464/4674。
下圖是“永贏啟源A”近一年以來的凈值曲線:
數據來源:wind、機構之家整理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沈平虹上任以后該基金便進入了加速下跌的狀態,雖然市場的大跌與關稅風暴的外部擾動有關,但是4464/4674的收益率排名則顯示出沈平虹作為基金經理在應對突發事件時顯得能力不足。
事實上,近期關稅風暴中,A股也有部分公司受益于對美國進口的國產替代,也有不少公司不僅沒有下跌,甚至屢屢創出階段新高,而“永贏啟源A”的管理規模僅為0.23億元,這種小規模的基金在此種情況下本應具有更好的靈活性,但沈平虹未能把握住市場轉變帶來的結構性機遇。
即便如此,永贏基金對沈平虹依然抱有信心,作為一個剛剛開始管理公開產品的新手,產品業績大跌卻并沒有影響永贏基金繼續為其發行新基金。而這并不是個例,在剛剛過去的2025年4月11日和2025年3月26日,永贏基金分別成立了兩只新產品“永贏信息產業智選A”和“永贏北證50成份指數A”,這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儲可凡和王文龍也是資歷較淺的新人,其投資經驗年限分別為1.68年和2.02年。這是否意味著永贏基金在公司層面的人才培養策略上更傾向于信任年輕力量?抑或是其他方面的戰略轉變?
2025年以來顯著加強權益類產品布局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目前永贏基金的管理規模為5,284億元,總規模排名為24位。在永贏基金的產品結構中,債券型基金占比過半,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債券型基金的規模為3180.87億元,在所有基金公司的債券型基金管理規模排名中,永贏基金排名第6位,與富國基金、華夏基金等知名公募基金處于同一梯隊。
數據來源:Choice、機構之家整理
一個以債券型基金見長的公募基金2025年以來卻顯著強化了權益產品線的布局。2025年初至今,永贏基金已經發行了7只股票型基金、2只混合型基金合計募集16.58億元,占公司總募集規模的一半以上。
對比過去幾年的發行情況,債券型基金都占據公司總發行規模的絕大部分,比如2024年公司債券基金發行規模116.03億元,占比85.18%;2023年公司債券基金發行規模81.13億元,占比79.09%;2022年公司債券基金發行規模79.81億元,占比79.30%;
下表是永贏基金近幾年的基金發行情況:
數據來源:wind、機構之家整理
在永贏基金儲備待發行的產品中,更能明顯看出公司強化權益布局的趨勢。公司2025年以來申報的產品中,幾乎全部是權益類產品,以偏股混合基金和ETF指數基金為主。
下圖是公司2025年以來提交申請材料的儲備產品的情況:
數據來源:wind、機構之家整理
從永贏基金的產品線布局來看,公司正在大力強化權益類產品的布局,而之所以為一名資歷較淺的新人發行新產品,或許與公司在權益類基金經理的人才儲備不足有關。截止目前,公司的股票型基金規模僅為68.45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為287.85億元,相比債券型基金的龐大規模,這一數字顯然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