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4月17日,四川省陶研會會長趙振銑和省內教育大咖一行36人蒞臨四川省陶研會“創享者-2025學術年會”初中分會場——東城實驗初級中學,開啟了一場“行知文化”深度研學之旅。
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融入校園的一草一木,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跟隨專家們的腳步,一起解鎖東中校園里的教育智慧與育人溫度吧!
第一站:智慧之門
古樸厚重的校名墻上是名家書寫的飄逸俊美的“東城實驗初級中學”校名和學校的Logo。
陶公像聳立在石階中央,雕塑采用“行走中的陶行知”為造型。先生手拿教育著作,目光深邃,注視遠方。一如先生深切的關注著中國的教育,令人肅然起敬。“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對陶行知先生教育一生的最高評價。
杜鵑花開,紫氣東來。茂盛的杜鵑花簇擁著的葳蕤生長的紫薇樹,象征著充滿智慧的東中少年茁壯成長,勇敢奔赴美好未來。
第二站:行知廣場
山盡水源,清流出焉,玉石擊水,漣漪層層。這兒是漣漪水文化發源地。它與操場地面的陶行知思想發展線遙相呼應,寓意行知思想猶如水波蕩漾,潤澤萬物,激揚生命。
第三站:陶園
澳援紀念碑與園內的感恩長廊遙相呼應,表達了東中人不忘黨恩,不忘師恩,不忘澳門人民的深情厚誼。園中設有“滴水池”和“涌報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雨水花園,草木濃茂,桃李茁壯;春華秋實,夏荷冬梅,曲徑回廊,有著典型江南園林的風格。
“‘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領航校通過‘兩強三統三同’機制,持續輸出文化、品牌、理念、管理、資源,帶動集團成員校共謀發展、共同進步,逐步實現的辦學目標,助推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東城實驗初級中學集團總校長董朝剛說。
第四站:行知大廳
校史墻記載著六十年的辦學歷程,篳路藍縷,風雨兼程。榮譽墻記載著東中昨日的輝煌。名師團隊精誠團結、無私奉獻,育得棟梁無數,桃李滿園。
行知墻擘畫東中未來。積淀具有教育情懷、教育智慧的東中教師。培育志存高遠、行勝于言的東中少年。立德樹人,構建行知品格育人體系。五育并舉,開展核心素養三學課堂。行知論壇,青年才俊顯身手;行知榜樣,師生家校齊爭先。
展臺上,《學歷案》《生活歷》《德育課程》......學校堅持以課程改革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第五站:德院
庭院奇石鐫(juān)八德,五疊噴泉潤“四有”。
高大的皂莢樹下,“行知大舞臺,精彩等你來”。舞臺展示青春風采,行知路上夢想飛揚。
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一顆草去
院內的地面嵌有中華八德及注釋。忠、孝、誠、信、禮、義、廉、智意味著人生八德為世范,道義千秋傳美篇。八種基本道德是傳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社會美德,亦是學校行知品格德育工作貫徹的基本內涵。
五疊泉狀如花朵,是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象征。五疊泉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儒家的“五常”思想,即仁、義、禮、智、信。院內水聲、書聲,聲聲入耳;教育學生家事、國事,事事關心。
第六站:行知書院
水幕墻,潺潺流水訴說著水文化的博大和智慧。在設計上運用了海綿化理念將水自然滲透與循環利用,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行知書院,斗拱翹檐,古樸典雅,掛有“水韻文淵”匾牌。水韻隔簾和水培植物,水孕萬物,智者不言。
第七站:行園
這是一處集自然美景與人文精神于一體的古典園林,它不僅是我們學校的綠色心臟,更是師生們休閑、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院內綠樹茂密成蔭,參天的樟樹和筆直的白楊樹相間,引導學生張揚個性,完善自我。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東城實驗初級中學深耕陶行知教育思想,連續十多年榮獲利州教育質量考評一等獎,榮膺全國優秀家長學校、中國教育創新示范單位等稱號;依托四川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基地校底蘊,打造傳統項目示范校與陶行知教育研究高地;從廣元市知名學府到四川省文明校園、首批省級教師培訓基地,始終以教育溫度丈量育人新高度。
學習,是一次逐光而進的探索。
成長,是一段向善而上的旅程。
智慧,是一場向心而發的覺醒。
啟迪,是一次向真而邁的跨越。
期待有你,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
供稿 | 李 勇
編輯 | 涂 蕾
初審 | 王玲琳
復審 | 馬 玲
終審 | 董朝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