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這一次,許娣給內娛演員敲響“警鐘”,陳道明說的話終于應驗了。
01
新劇《我的后半生》開播之際,有多少觀眾是沖著張國立和梅婷去的?
沒想到追著追著,笑點全被“孫寶琴”這個“作精老太太”承包了。
別人舉行葬禮,莊重嚴肅。
她倒好。
葬禮進行一半手機響了,鈴聲還是不符合場合的《好日子》。
把親家公氣得當場暈倒。
看了開頭就知道,她的“作精”名號是怎么來的,不少觀眾對她又氣又恨。
可奇怪的是,這屆觀眾心態那是相當好,大家并沒有把對角色的憤怒轉化成對演員的遷怒,只一味地夸贊許娣演得太真實了。
能得到觀眾這樣的認可,許娣老師這波操作,妥妥地又打出一副王炸啊!
其實啊,在很多觀眾的印象里,許娣老師那就是妥妥的“媽媽專業戶”。
她演過半個娛樂圈明星的“媽媽”,每個角色都被她演繹得入木三分。
《大丈夫》里,她是對李小冉飾演的女兒掏心掏肺,時時為她遮風擋雨的慈母王慧娟。
《小丈夫》里,她是50歲的年紀,40歲的長相,30歲的打扮,十多歲的說話行事作派的俞飛鴻媽媽姚美娟。
《獨生子女的婆婆媽媽》里,她是處處刁難童謠這個兒媳婦的“惡”婆婆王喜貞。
《我的前半生》里,她是“刀子嘴豆腐心”,穿著鮮艷的衣服,涂著大紅唇,走路都帶風,有點愛慕虛榮,又特別疼愛女兒的薛甄珠。
不同的是人設,相同的是許娣對角色的拿捏。
給誰當媽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媽媽,都有著笑中帶淚的人生。
從這些角色中,我們能看到許娣老師戲路超廣,不管是市井小民,還是知識分子,她都能輕松駕馭。
她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師,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賦予每個角色獨特的生命力。
然而,許娣老師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02
許娣,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打小就和戲曲結下了不解之緣。
彼時?
她最大的興趣就是抱著話匣子聽《智取威虎山》,
激昂的旋律、精彩的唱段,讓她聽得如癡如醉,還會跟著廣播咿咿呀呀地學唱。
雖然年紀小,很多詞都咬不準,但那股子熱情絲毫不減。
1975 年,是她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有曲劇班招生了!
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到了招生現場,17 歲的許娣緊張得不行,手里緊緊攥著準考證,汗水都把準考證浸濕了。
為啥這么緊張呢?
因為當時的她,其實對戲曲了解并不多,連最基本的“生旦凈末丑”都分不清。
可骨子里就有股子不服輸的勁兒,讓她靈機一動,臨時跟人學了段《平原作戰》,順利拿到了錄取通知。
進入戲曲學校后,她才知道學戲沒那么簡單。
每天天不亮,她就得起床練聲,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那些單調的發音練習。
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得反復琢磨,做到精準到位。
日子一天天過去,她在戲曲領域漸漸站穩了腳跟,成了一名出色的評劇演員。
先后在1988年和1997年,斬獲了“青年戲曲表演優秀獎”和“中國戲劇梅花獎”。
可她的人生,似乎按下了暫停鍵。
不是因為事業,也不是因為家庭,而是因為身體。
40多歲的她,迎來了這個年紀最大的挑戰。
更年期。
白天提不起精神,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情緒一會低落,一會暴躁如雷。
就連她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了。
是丈夫的陪伴,讓她慢慢走出了這段痛苦的人生。
而她,也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
以前的自己,被劇團安排的密不透風。
經歷了一場大病,她想給自己留一點“呼吸”的空間。
于是,她遞上了辭呈,從曲劇演員轉為電視演員,把精力投入到更加自由的影視劇創作中。
一人主內,一人主外。
丈夫負責家里的一切,她拿著行李輾轉在各個城市之間。
直到這時,她才發現從舞臺轉向影視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3
2019年青年電影展的閉幕式上,海清作為頒獎嘉賓,上臺給演員頒獎。
可獎頒完了,海清并沒有下臺。
而是呼朋喚友,叫上了宋佳、姚晨等女演員,站在話筒前向諸位同行哭訴。
聲稱40+的女演員,在市場根本沒有任何機會。
甚至,連好的劇本都接不到。
所以,她用“便宜好用”這樣的詞來推銷自己,希望臺下的導演們多給這個年齡段的女演員一個機會。
由此可見,年齡大在演藝圈是劣勢,可許娣卻把年齡的劣勢轉化為優勢。
至于原因?
大概是她比別人更努力。
隔行如隔山。
單單是表演方式,舞臺演員和電視演員就有著巨大的差異。
同時,也是她必須跨過去的挑戰。
開始接觸影視劇,完全摸不著頭腦。
在鏡頭前,總是不自覺地帶著戲曲表演的痕跡,這讓導演很不滿意。
但她沒有放棄。
虛心向導演、其他演員請教。
只要有機會,就會去影視劇拍攝現場觀摩學習,細心觀察別人怎么表演。
就連接到的角色,都是一些鑲邊配角,有的角色甚至只有幾句臺詞、幾個鏡頭。
可她沒有因為角色小就敷衍。
每一個角色,都會認真研究劇本,分析角色的性格、背景。
她說:
“演員是人塑造人的藝術,不僅是角色外形,更重要的是塑造角色的靈魂。優秀的演員,首先要做個好人。純粹的靈魂才有可能塑造出無瑕的角色”
為了演好一個只有幾場戲的媽媽角色,專門去觀察身邊那些媽媽們的生活狀態。
看她們怎么說話、怎么做事、怎么和孩子相處,不斷調整自己的表演細節。
隨著經驗的積累,她的演技越來越精湛。
接到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慢慢在影視圈嶄露頭角。
可以說,她在演藝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和汗水。
命運,也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
當初,那個為小角色皺眉頭的演員,不僅拿到了“白玉蘭最佳女配”的榮譽,還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熒幕中的她,是個顯眼包。
演什么角色,都能被觀眾一眼看到,牢牢記住。
可現實中的她,卻是個低調的人,很少在公眾場合談論自己的私人生活。
紅毯沒見過她,綜藝沒見過她,直播沒見過她。
就連丈夫、孩子都鮮有人知。
看了戲里戲外的她,才發現早年陳道明,接受采訪那句話的含金量有多高。
他說:
“演員跟觀眾交流的唯一平臺就是人物,就是影片,過多的在影片之外吵吵嚷嚷,不是演員的責任,不是演員的義務”
顯然,她做到了。
在日入208W的娛樂圈,似乎成了一些明星的“世外桃源”。
為所欲為。
惡意炒作,私生活混亂,數字演員等層出不窮的丑聞。
而她踏入演藝圈的經歷,也給內娛敲響了“警鐘”。
半路出家。
非科班演員。
不是專業演員的演員,卻能秒掉其他的專業演員,在上海電視節拿到“白玉蘭最佳女配”,不知這種現象是好是壞?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
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