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明明已經吃得很飽了,但是當甜點上桌,很多人還是可以吃下各種甜點。
有人說,甜點是屬于“第二個胃”的——這是真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有一個觀點是,當你吃某種食物越多,你就漸漸沒那么享受了。這個時候你會停止或者尋找其他食物。
比如,曾經有一項實驗,是讓128個人做兩組實驗,一組是連續兩頓吃同一種食物,一種是兩頓吃不同的食物,結果是吃了不同食物的人胃口比吃同一種食物的人要大得多。
很多專家認為這可能解釋了為什么人在吃了主菜之后感覺飽了,卻還會渴望不同口味和質地的食物,比如蛋糕、糖果、餅干等等。
所以很多人會出現“吃完了甜食想吃咸食,吃完了咸食又想吃甜食”這樣循環往復的情況,結果就是吃得停不下來。
盡管這是一個比較被大眾接受的理論,但是這也不能完全解釋為什么人在大餐后想要吃甜食。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吃甜食時獲得的快樂可能覆蓋了飽腹感。
早在原始時代,人類在大自然中尋找食物時,就喜歡各種甜美的食物,比如漿果和香蕉,但是這些食物并不是那么豐富的。因此我們的大腦就被“設計”成想要更多這些甜美食物。
因此,含有糖的食物會激發你大腦的獎勵系統。這就意味著糖會引導釋放那些讓你感覺愉悅的化學物質,包括血清素和內啡肽,從而提升你的情緒。
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我也沒那么飽,可以吃更多甜點”。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顯然也表明我們的大腦確實會“欺騙”我們。
對早期人類來說,在食物稀缺的環境里吃糖分高的水果有助于他們的生存。
但是,在現代社會,這可能就會出現“糖癮”的問題,促使我們去吃那些蛋糕、糖果、巧克力、奶茶等等。
另外,如果你本身就是把甜點當做一餐的一部分,那么就會更加受到體內刺激食欲的化學反應的影響。
不同的激素會調節你的饑餓感,它們在胃和大腦之間來回發送信號,告訴你“該吃飯了”或者“已經夠了”。
具體來說,被稱為生長激素釋放肽的激素負責你的食欲,通常是在飯前增加,飯后減少。
但是,當你看到或聞到另一種你“天生”喜歡的食物,也就是來自基因對甜食的渴望,那么你就會難以自拔。
其實,飯后吃點甜點對身體也沒有絕對壞處,但是經常過量食用含糖食品會增加患齲齒、2型糖尿病、肥胖及相關的健康問題的風險,包括癌癥和心臟病。
所以,克制才是重點。
當你飯后想吃甜食時,可以和身邊的人一起分享。
你也可以選擇把精加工的甜點或甜飲換成水果這些“自然甜”的食物——不過水果也不能放肆吃哦。
總而言之,人類只有一個胃,吃飽了就是吃飽了。“甜食胃”是大腦和激素對你的一種“欺騙”,最終都會反映在你的體重和其他健康問題上……
享受甜食無罪,一定要注意這個“度”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