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25年度城鄉居民醫保參保集中繳費季基本結束。全民參保是全民醫保的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本醫保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5%,參保質量持續提升。
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完善了籌資和待遇政策,其中,斷繳人員等待期政策今年開始執行。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今年農村居民參保情況如何,集中參保季的保費征繳有哪些特點,如何打消各種顧慮?記者就此進行了調研采訪。
講明政策、現身說法,讓群眾明明白白繳費
大病是農村居民致貧返貧的重要原因之一,全民醫保三重保障為居民健康兜底,構筑防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防火墻。這一政策要發揮效力,投保是基礎。
“3年不進醫院,1200元白交!”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戶育鄉戶育村,聽說讓交醫保費,面對第三次上門的宣傳員梅合果,村民勒干直搖頭。在他看來,沒生病住院,交的醫保費打了水漂。
為了讓勒干按期參保,戶育村黨總支書記翁草魯不得不又跑一趟。落座不勸參保,反倒聊起“救命賬”:“前幾年,咱村翁草寬散和孩子同時需要手術,醫療費打底也得30萬元,但醫保報銷后,自付才4萬多元。”勒干聽了這席話態度松動,翁草魯忙掏出手機,播放了一段由村民們自創的雙語醫保收繳短視頻,鮮活的案例讓勒干明白了為啥要交醫保。
“部分群眾對現有醫保政策的了解不深入,特別是對就醫的報銷范圍、比例了解不足,加之網上個別案例的錯誤傳播,綜合影響了一些農民對基本醫保的整體信任度,進而影響了其續保意愿。”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武亦文分析。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參保季,我們多管齊下,把好事辦好,把群眾必需的醫療保障送到家門口。”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去年入秋開始,全國各地陸續開展全民醫保集中宣傳月,各種宣傳方式齊上陣,就是要讓群眾清楚了解參加基本醫保的重要性。
在甘肅岷縣寺溝鎮張馬路村,每逢大集、廟會等活動,當地都會組織工作人員,在集市出入口擺起攤位。為吸引大家駐足參與,圍裙、紙杯、扇子、帆布袋、抽紙盒這些快消品上也印上了醫保知識……張馬路村村民吳馬中就是在一次次參與過程中,一點點了解清楚了醫保繳費的重要性。這幾年,他都按時為全家人繳納了醫保費。
“村民算的醫保賬是花錢,必須幫他們算清楚省錢的賬。”翁草魯說,實實在在的數字讓大家了解參保續保的好處,明明白白繳費。
數據賦能、優化服務,激發群眾參保熱情
以往參保過程的體驗,對未來的參保意愿有重要影響。近年來,各地為群眾便捷參保下了不少功夫。
繳費更便利了。“之前排隊半小時,今年手機操作3分鐘。”談起今年的繳費經歷,岷縣十里鎮三十里鋪村的后中明說。2023年,53歲的后中明第一次用手機繳納醫保費,點進來點出去,搞了一個多小時才弄完。去年底,正打算線下繳費時,他在村里微信群看到了一段小視頻,內容就是小程序繳費的步驟講解。
工作人員也會通過“紅色三十里鋪”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消息,提醒村民及時繳納保費。有的村民不習慣操作手機,當地就組織醫保局工作人員定期上門,村干部和駐村幫扶工作隊隨時上門幫辦。
放眼全國,有的地方打造智慧醫保服務站,提供代繳、查詢一站式服務,有的地方還推廣醫保碼“刷臉付”、跨省結算,優化參保體驗。各地還積極探索激勵群眾參保的創新舉措,比如出臺個性化激勵機制,利用村集體分紅、積分超市兌換補貼參保費用;聯合企業提供景區免票等福利,增強參保吸引力;聯合通信運營商,開展交醫保送話費活動等等。
政策更體貼了。“爸,您和我媽的醫保費我今年用我醫保賬戶余額交了。”不久前,在河北石家莊市工作的田小明通過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給在農村的父母繳了醫保費,“以前每年都是給他們轉現金,現在有了共濟政策,趴在我賬戶的錢就用上了。”
國家醫保局信息顯示,今年1—2月,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人次6052.23萬,金額86.87億元,其中用于參加居民基本醫保等的個人繳費6.49億元。
工作更順暢了。在湖南衡陽市,2955名網格員對轄區居民參保情況可謂真正做到了“心里有數”。作為“一人一檔”全民參保數據庫建設國家試點城市,衡陽通過數據庫,可實現“即時查詢群眾個人參保信息、以戶以村以鄉以縣為單位批量查詢群眾參保繳費情況、以個人以村以鄉為單位統計查詢醫保報銷待遇享受情況”三個功能,達到了“醫保政策精準找人、參保情況精準到人、醫保紅利精準惠民”的“三個精準”效果。目前,26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51個統籌區開展了“一人一檔”全民參保數據庫一期試點,基層干部及時了解參保情況,便利群眾參保。
“要優化地方在參保繳納方面的考核機制,禁止基層將醫保繳費與公共服務捆綁,保障群眾依法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權利和義務。”武亦文建議。
多方共同努力下,2025年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符合預期、總體穩定。國家醫保局今年2月底的數據顯示,居民醫保參保規模保持在9.3億人以上,總體參保人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參保大盤持續穩定。
廣開渠道、因地制宜,確保困難群眾不掉隊
在基層采訪,記者深切地感受到,推動醫保參保時面對的不僅是觀念問題,更多的是家庭經濟困難這道現實坎。
岷縣清水鎮臘梅村村民盧科平家里有6口人,只有他一人在外打工,父親去年住院5次,剛出生的小兒子患有腸系膜囊腫,也做了手術,經濟壓力不小。恰逢參保繳費季,2400元對他家來說不是個小數目,這讓他犯了難。
打開繳費頁面,盧科平卻發現本應每人繳納的400元變成了150元。原來,去年12月,鎮村干部走訪了解到他家情況后,將其納入“突發嚴重困難戶”。根據國家和甘肅省、定西市的醫保部門政策,今年繳費時,當地對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實行差額資助。“壓力減小一大半,心里踏實了。”盧科平說。
根據規定和本地實際,岷縣對“四類人群”予以政策傾斜。“部分農村家庭收入低、人口多,負擔相對較重,我們要格外關注,不讓他們掉隊。”岷縣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慶凱表示。
一邊減免費用,一邊為困難群眾尋求新的收入來源。在德宏,監測戶生更干對全家8口人的保費發愁時,翁草魯揣著“公益性崗位補助+分段繳費”方案叩響了他家門。“咱家這情況,政府每人補貼180元,咱只需繳220元。家里收入低,但可以負責村里打掃寨子的活計,一個月補貼1000元,再算上邊民補助,交了醫保還有余錢!”
這個參保季,醫保部門逐級落實分類資助政策。國家醫保局積極推動根據困難程度對困難群眾參保個人繳費的部分進行分類資助,以科學、精準、定額的方式資助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具體在實踐中,進一步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機制,加大參保信息核查比對,也可以引入“家庭醫療支出負擔比”作為補充指標。同時,建立參保幫扶的長效機制。盡快按照精準識別程序將貧困邊緣群體納入政策保障范圍,定期更新完善名單。借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力量,協同相關部門實施綜合幫扶,鼓勵慈善社會力量參與救助幫扶。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救助對象類別,對相關群眾按規定給予資助參保,實現應資盡資,切實減輕困難群眾和重特大疾病患者家庭醫療費用負擔。下一步,將探索城鄉居民醫保“零存整參”“零存預參”等預備繳費模式,建立醫保“存錢罐”。居民可以提前在國家醫保局醫保電子錢包特定模塊下,分期分次預繳預存當年或今后年度的保費,待實際繳費期開始后正式扣除,緩解參保人特定時段繳費壓力。(記者 ?孫秀艷? 楊文明 ?宋朝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