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伊揚
4月16日,臺州市路橋區螺洋街道高洋應村迎來了一群特殊的“農忙幫手”——螺洋街道退休老干部“五老”銀齡服務團。他們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戶們同勞動、話農事,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助農活動,為春耕生產注入銀齡力量。
農戶葉金國在田間忙碌。管理著200多畝田地的他,正揮動鐵鍬、鏟起淤泥,平整土地。“今年種子準備得怎么樣?”“灌溉用水有沒有保障?”一句句詢問,讓葉金國打開了話匣子。他開來三輪車,拉來即將播種的“南陵早2號”新稻種,興致勃勃地介紹其熟期短、產量高的特點。路過的農戶也被吸引過來,大家圍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了春耕備耕情況。
老干部們對智慧農業的推廣尤為關注。“現在咱們村用無人機播種施肥的多不多?”當得知部分農戶已開始嘗試新技術時,老干部們頻頻點頭,期望更多農戶能從科技興農中受益。
見有田地尚未翻耕,一位老干部登上耕種機,與農戶一同操作現代化機器耕田。在機器的轟鳴聲中,黝黑的土壤被整齊翻起。與此同時,曾從事農技工作的退休老干部張桂良,在蓄好了水的田邊挽起褲腳,與農戶一起播撒種子。雖已退休十多年,但他動作嫻熟、利落。“我有這方面的特長,退休了也希望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張桂良說。
隨后,服務團一行前往5G智慧農業示范園,與番茄種植戶老余交流。老余熱情地介紹自己管理的23畝番茄地:“一畝能產五千多斤,口味特別好,你們快嘗嘗!”有著多年農業經驗的退休老干部鄭再宇與老余是“老熟人”,就番茄的品質與產量等問題,兩人相談甚歡。
螺洋街道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余紀春介紹:“4月份是農耕關鍵時期,我們特意帶來退休的農技人員,為種植戶提供各種指導。不僅是農業,在矛盾糾紛、社會治安、環境整治等方面,我們退休老干部都在積極參與,時刻與大家保持聯系。”
這支“五老”銀齡服務團以接地氣的方式,展現了對農業生產的深度關切與支持。他們不僅親身參與勞動,更憑借豐富經驗為農戶出謀劃策,助力智慧農業推廣,成為鄉村春耕時節一道溫暖而獨特的風景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