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雙雕”時代是屬于“五絕”的時代,那倚天時代可沒有五絕,這個時代只有“一絕”,就是張三豐,無論其他門派有多強盛,他們的掌門有多強大,也沒人敢與張三豐爭那天下第一的位置。
當(dāng)然,張三豐也沒爭過這虛名,只是武林群雄心照不宣地將他視為武林至尊罷了。
但說來奇怪,張三豐在書中的表現(xiàn)談不上有多出彩,難免給人一種德不配位之感,不過這里的“德”自然不是指他的品德,而是指實戰(zhàn)表現(xiàn)。
(張三豐劇照)
老張到底憑什么站在武林之巔,被群雄敬仰?
一、糟糕的戰(zhàn)績
張三豐在《倚天屠龍記》中有過四次出手,不過嚴格來說,那第一次應(yīng)該不能計算在內(nèi),畢竟故事開篇之時,他還是少林小沙彌,與后來的一代宗師身份沒太多關(guān)系,擊退何足道一事,也沒幾個人知道。
而到了《倚天屠龍記》正篇故事發(fā)生的時代,張三豐的三次出手卻沒什么可吹噓的。
第一次是與鶴筆翁的對掌,他自己是這么說的:“那一年也是在這三清殿上,我和這老人對過一掌,只是當(dāng)年他假扮蒙古軍官,不知到底是二老中的哪一老。說來慚愧,直到今日,咱們還是摸不清對頭的底細。”
(玄冥二老劇照)
簡言之,即便當(dāng)時是目睹了愛徒慘死,徒孫被傷害,他盛怒之下的一擊,也沒能將鶴筆翁打死。
接著是趙敏帶人攻打武當(dāng)山一戰(zhàn),那剛相對張三豐發(fā)起偷襲,張三豐卻沒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對方的殺意,以至于被打成重傷。
盡管他冷靜下來之后便輕松反殺了剛相,但“被偷襲成功”本就是個污點,別說他此時年事已高,那《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也面臨過類似的情況,那老僧卻能輕松化解鳩摩智的偷襲,鳩摩智比起剛相只強不弱,所以張三豐的表現(xiàn)確實不盡如人意。
還有一次則是他救下常遇春時,與蒙古兵的對決,他甩動衣袖將弓箭擊落,又以內(nèi)力將番僧震入水中,這一戰(zhàn)確實是輕松寫意,但對手又過于弱小,自然也不值得吹噓。
(剛相劇照)
所以總體而言,張三豐的戰(zhàn)績是很難服眾的,可武林群雄對他的態(tài)度卻又讓他看起來顯得十分強大。
二、無人質(zhì)疑的地位
張三豐的威懾力有多大?
張三豐的壽宴,武林群雄都會來獻上賀禮,哪怕眾人要逼問張翠山說出謝遜的下落,也不敢與武當(dāng)派用強。
而最離譜的要數(shù)少林高僧們對張三豐的態(tài)度。
當(dāng)張三豐帶著張無忌前去少林派求賜少林九陽功時,那空性誤以為老張這是來踢館的,畢竟老張也算是少林“叛徒”,此時不請自來,對方確實猜不透他的來意。
所以空性此時是用最慫的語氣說出了最狠的話。
說是:“空聞、空智等只道他‘要向眾位大師求教’這句話,乃是出言挑戰(zhàn),不由得均各變色,心想這老道百歲的修為,武功深不可測……一時之間,三僧都不接口。最后空性卻道:‘好老道,你要考較我們來著,我空性可不懼你。少林寺中千百名和尚一擁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給挑了。’他嘴里雖說‘不懼’,心中其實大懼而特懼,先便打好了千百人一擁而上的主意。”
在空性看來,即便他們出動整個少林寺的人馬,也未必能擊敗張三豐。
所以老張到底是有過何等夸張的戰(zhàn)績,才讓武林群雄如此佩服?
或許答案很簡單,正是因為他在年輕時擊敗了三大魔頭。
三、張真人滅掉的三大魔頭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就提到過張三豐掃蕩群魔的往事。
說是:“三豐祖師到晚年時劍術(shù)如神,輕易已不使劍,即使迫不得已與人動手,也只用尋常鐵劍、木劍,這柄"真武劍"是他中年時所用的兵刃,掃蕩群邪,威震江湖。”
中年的他可不是晚年那般只在武當(dāng)山修行,當(dāng)年的他也是縱橫武林的俠客,為武林除了不少惡人,而這其中就可能包括三大禍害。
其一是那火工頭陀。
(火工頭陀劇照)
作為少林弟子,張三豐自然也聽說過火工頭陀的事跡,甚至他后來被少林群僧追捕,乃至被覺遠大師以鐵桶挑著逃出少林寺,也是因為有火工頭陀偷學(xué)武功的先例,他屬于是火工頭陀事件的受害者。
當(dāng)他聽聞這魔頭在武林中作惡時,又豈能坐視不管,后來西域金剛門的人為趙敏賣命,繼而偷襲張三豐,或許正是為了幫他們的祖師爺報仇。
其二則是百損頭陀。
是的,你沒看錯,盡管三聯(lián)版和新修版中提到的玄冥二老的師父名為百損道人,但在最初的連載版中,這魔頭不是道人,而是頭陀。
書中只道:“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損頭陀一死,這陰毒無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傳,豈知世上居然還有人會這功夫。”
張三豐也說過,要壓制玄冥神掌,就得比對方有更深厚的內(nèi)力,若非他曾與百損頭陀交手,又豈會知道這掌法的弱點?那百損頭陀多半就是他殺的。
而第三位則是夢姑高手。
(道人劇照)
當(dāng)張三豐救下常遇春時,就說過這么一句:“張三豐袍袖揮動,喝道:‘老道生平,專殺韃子!’眾武官番僧但覺疾風(fēng)撲面,人人氣息閉塞,半晌不能呼吸。”
如此看來,早年間的張三豐也一定沒少與蒙古人交手,屬于是抗蒙先鋒一般的存在,那蒙古一方向來有招募絕頂高手為自己所用的習(xí)慣,而根據(jù)現(xiàn)實歷史來看,金輪法王死后,忽必烈上位后的蒙古國師當(dāng)是八思巴,張三豐除掉的蒙古高手,莫不是就是那八思巴?
所以群雄為何將他視為武林至尊?別看如今的他是閑云野鶴一般,終年不下武當(dāng)山,曾經(jīng)的他卻是縱橫武林,掃蕩群魔,令人聞風(fēng)喪膽,誰又能不敬他三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