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醫學院自習室里,灌著美式、背著藍色生死戀的考研人、考博人、規培人可能想不到,當他們終于熬到畢業時,四川又一次給醫學生們送來一份「新品」——
在規培、專培、考研、考博,博后之外,醫療人才流水線上又多出一道名為「管培醫生」的工序。
麥子熟了五千回,醫生管培第一回
一種醫學生新型就業形態「管培醫生」,正在破土而出。據西南醫科大學官網,「管培醫生」的概念由該校 2024 年 4 月最早提出,當年 6 月試點推行。
所謂管培(Management Trainee),其實是一個外來術語,也是管理培訓生的簡稱。一般指的是企業里面以「綜合方面培養公司未來領導者」為主要目標的特殊項目。
2000 年左右,以寶潔為代表的大型跨國快消集團帶動了「管培生」這一人才培養機制在國內的興起。不同公司對管培生有不同的要求,但普遍流程是讓管培生通過 1~3 年的輪崗,熟悉公司各部門運作流程,再根據個人興趣和專長將他們定崗到具體部門的管理崗位上。
圖源:Soogif
事實上,部分大型三甲醫院也在推進醫院管培生的項目。
只不過,雖然都叫管理培訓生,但有的醫院招聘的是正常輪崗后定崗的正式職位,有的醫院則是主打以「體驗醫院管理前沿」的實習生。
比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2024 年管理培訓生招聘公告顯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應屆畢業生為優先選擇人群,培訓時間為一年,合格者結束時可發實習鑒定證明。費用、補助與福利更是突出表示「無需繳納任何培訓費用,培訓合格者還可申請醫院實習補助」。
而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管理培訓生項目」則明確表示,管理培訓生項目人員與醫院簽訂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三年。合同期滿后,醫院將統一組織留院面試,并結合輪轉部門考核意見,擇優錄取。
但不管是實習還是正式的勞動合同,這些管培項目都是針對醫院的行政科室進行開展的,面向的專業群體也很廣泛,不是對于臨床一線的進行的管理培訓活動。
而「管培醫生」,則是首次正常面向臨床專業學生,推出的醫生「新階段」。
那醫生是怎么個管培法呢?和規培有什么不同嗎?
沒有晉升通道,也沒有處方權
根據西南醫科大學黨委宣傳部文章,「管培醫生」指的是本科畢業后在醫院過渡性接受教育管理培訓的醫學生,是介于醫學本科應屆畢業生與規培生、碩士研究生、臨床醫生之間的新型就業形態。
據西南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張春祥在管培醫生雙選會上的介紹,該項目的誕生是為了解決醫學生「坐考」的問題。
隨著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健康服務需求的提升,醫生高學歷成了一種入職條件:「用人單位準入門檻比較高,大型醫院的招聘普遍設置了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培合格證以及碩士研究生學歷等相關的硬性標準,這讓醫學本科畢業生就業面臨一些困境。」
具體的實施方案也比較簡單,醫學本科畢業生和有用人需求的基層醫院簽訂「契約」,為醫學本科生搭建起「就業+臨床實踐+升學備考」三位一體的一年期項目。
據中華網報道,「管培醫生」項目的相關醫院會支付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基本工資,此外還有購買保險、提供食宿等方面的「福利」。
通俗一點說,這個管培醫生項目既不「管培」(沒有晉升通道),也不「醫生」(沒有處方權),而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短期就業項目——
給沒有考研考規培的同學一年「邊上班邊備考」的新選擇。
讓人頭痛的醫學本科就業率
為什么要推出這個項目?
現在醫學生就業(尤其是本科醫學生)正在逐漸變成一個老大難問題,如果用著名考研老師張雪峰的金句則是「每一個醫學生都知道自己不卷就是死」。
老規矩,還是數據說話。2022 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顯示,2018~2021 年間,普通高校醫學專業畢業人數逐年增多,總體看來,醫學專業畢業總人數從 2018 年的 119 萬余人增長到 2021 年的 128 萬余人,呈上升趨勢。
而《2024 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的數據顯示,2021~2023 屆本科生總體未就業比例小幅波動,而醫學生未就業比例逐年攀升。2021~2023 屆醫學各學科畢業去向落實率總體仍為下降趨勢。2023 年臨床醫學類的落實率,更是低于全國本科平均水平。
這一大趨勢下,或許頂尖醫學院如協和復旦的醫學生們還沒嗅到真正的寒氣,但在地方醫學院里,本科生醫學生就業已經步入寒冬。
以「管培醫生」發源地西南醫科大學為例,據《2023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臨床醫學院本科落實率在全校學院中排倒數第二,僅高于外國語學院。在這所醫科大學里,排名最高的落實率學院也不是醫學類專業,而是法學院。
圖源:西南醫科大學 2023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華東地區某醫科大學輔導員郭子琪表示,本科生畢業落實率是考察大學教學質量以及后續經費審批非常重要的指標,每年各類老師都要對沒有簽工作又沒考上研的同學花費非常大的功夫,「比如我們學校就安排了一些科研助理崗位,給一些想留在學校繼續考公考研的同學。但現在科研助理也有比例限制,不能安排太多?!?/strong>
郭子琪推測,西南醫大的「管培醫生」過渡就業可能也屬于落實的一項,畢竟按照算法,科研助理和其他錄用形勢就業也是一種有效落實。
從數據上看,西南醫科大在 2024 年試點「管培醫生」后,確實在臨床本科的就業落實上,有了質一般的飛躍。2023 年,該學校的臨床本科畢業生落實率還低于全校平均水平,排在第三梯隊(80% 以上)。而 2024 年,臨床本科畢業生落實率趕超全校平均水平,來到了第一梯隊(95% 以上)。
用一個一年的「管培項目」撬動超 10 個點數的就業率,「想出這個妙計的真是個天才?!箻I內人士評價。
數據好看了,就業問題能解決嗎?
那最現實的問題來了,這是個好的就業選擇嗎?
根據西南醫科大學報道,該學校初步研判「管培醫生」首批試點取得階段性成功。回訪調查顯示,在 29 名上崗學生中,24 人報考研究生,15 人上線;29 人全部報考執醫考試;未上線和未報名考研的學生表示,就業觀念有了較大轉變,下一步計劃積極參加規培或轉向基層就業。
也就是說,即便管培一年下來,考研、規培仍然是醫學生的最終取向。
圖源:Soogif
那另辟蹊徑的這些學生,能通過這一年留院嗎?
據仁壽縣人民醫院組織人事科主任王麒在西南醫科大學雙選會上表示「去年入職的管培醫生在多科室輪轉成效顯著,既提升了專業能力,也緩解了我院用人壓力。表現優異者經考核將優先簽約?!怪徊贿^,根據仁壽縣人民醫院最新的招聘來看,醫生崗位的門檻仍為碩士學歷、規培證、醫師證。
很顯然,「管培醫生」在晉升通道上仍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據四川某醫學院校臨床本科生袁帥表示,該學校近期也在宣傳「管培醫生」的工作,但自己也是有些顧慮「不管怎么看,都和正常觀念中的管培生不一樣,看起來更像是醫學版靈活就業,給你根繩子爬出坑,但繩子那頭系著的可能是另一個坑?!?/strong>
袁帥表示,本身他就在華西附屬醫院實習了一年,如果為了考研而再去基層「管培」一年,實際用處不大,他打算先去心儀老師的實驗室熟悉科研,為第二年「二戰」打好基礎。
但也有川北醫學院的唐笑同學表示,「管培醫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是川西農村的孩子,一戰碩士失敗打擊還是挺大的,如果參加管培能給我每月 2000 元+包住宿,真的要比在家坐考好很多。」
據西南醫科大學官網,今年 3 月,該校向四川省教育廳提交《關于「管培醫生」就業新形態的推進情況和優化對策報告》,爭取支持推動項目推廣優化。
這座培養出無數醫生的百年老校,正在用「管培醫生」的新故事,試圖為醫學生們搭建一座新橋。
只是沒人知道,橋的盡頭是更光明的未來,還是另一場循環的開始。
來源:丁香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