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道 臺灣聯合新聞網4月16日刊登題為《美國想欠債不還 臺灣繼續無怨無悔?》的文章,摘編如下:
所謂“債多不愁”,意思是當借錢的人借得愈多,反而是債主才要擔心欠錢者不還,美國國債現在就有這種味道。臺灣地區“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匯存底(即外匯儲備)超過八成買美債,近日傳出美國有意發行“百年零息國債”,臺灣恐怕被迫埋單。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15日被問到此事時說,“內部有準備,很多選項都列在里面”,聽來不妙。
倒是臺灣地區“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基于專業說了實話,他表示,如果真的這樣轉換,相當于“美債的倒債”。如果連美債都倒債的話,當然非常危險,因為美國國債市場是各個金融商品定價的基礎,美國恐怕會因此發生金融危機。
為何臺灣地區“中央銀行”握有的外匯存底80%以上是美債?簡單來說,廠商從島外打拼賺到美元,錢匯進境內的時候,用美元換成新臺幣,所以銀行手上就握有大量美元。現金放在手上沒有利息,銀行須拿來投資,多半拿去買美債。過去美債是安全目標,放在美債無可厚非,重點是比重該放多少。日前銀行副總裁朱美麗一度透露92%這個數字,令外界大為吃驚,楊金龍隨即澄清不是92%而是80%以上,但這個比重也比過去高很多。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統計,目前臺灣地區持有美國國債規模居第11位,達2904億美元。但若以截至2025年2月底臺灣外匯存底約5775.84億美元,用八成計算,大約是4620億美元投資于美國國債。
這些外匯都是老百姓努力的血汗成果,做出貨品賣到美國,才得到這些外匯,所謂銀行握有外匯存底,只是“代管”性質,是幫民眾保管及運用。
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翻來覆去,美債不但失去避風港的地位,各國央行甚至開始賣美債,引爆信心危機。
臺灣地區就算不用像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用主權基金的方式進行較積極的資產管理,至少也要參考其他國家考慮多元化配置,包括投資人民幣、加元等貨幣資產,并增加ETF(指數型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但是,臺灣地區現在就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既有違專業也有悖常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