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要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如今的美國,如同一輛剎車失靈的卡車沖向懸崖,而車上的3.4億人卻找不到跳車的勇氣。
能在美國國內與國際上遭到如此大的政策抵制,特朗普還真是第一人!其實此前美國很多名人并不看好特朗普能成為美國總統,無奈的是3.4億人卻偏偏選出了特朗普。換言之,未來的美國在特朗普的帶領下,會走向何方,3.4億美國人都已后悔藥可吃。
直白點說,特朗普在第二任期開啟的“關稅風暴”,正在摧毀美國賴以生存的根基。
加州等21個州發起訴訟,指控特朗普濫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征收關稅系“違憲越權”。總檢察長邦塔直言:“總統正將三權分立踩在腳下,用‘國家緊急狀態’的謊言篡奪國會財政權”。這種憲政危機,堪比1832年南卡羅來納州廢止聯邦關稅引發的內戰前奏。
聯邦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大法官們陷入兩難:若支持特朗普,則開創“總統擴權”危險先例;若反對,則需直面“數百萬特朗普鐵粉的怒火”。司法中立性正被政治狂熱吞噬。
加利福尼亞州總檢察長
羅布·邦塔(Rob Bonta)
在針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訴訟中發表了以下核心言論:
邦塔明確指出:“特朗普總統混亂且隨意地實施關稅不僅令人深感不安,而且是非法的。”
他進一步解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允許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采取經濟措施,但該法律從未授權總統征收關稅。憲法明確將征稅權賦予國會,而非總統。”
邦塔在聲明中強調:“特朗普正試圖凌駕于國會之上,破壞三權分立。他通過關稅制造的混亂和不確定性,已經對加州乃至全球經濟造成了‘幾乎每日都在上演的威脅’。”
他還補充:“這種單邊行動是對法治的踐踏,我們必須在法庭上阻止這種權力的濫用。”
邦塔指出:“作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加國每年與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雙邊貿易額超過6750億美元。特朗普的關稅已導致該州港口、農業和科技企業遭受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威脅到數百萬家庭的生計。”
他以農業為例:“中央山谷的杏仁種植者因中國加征的報復性關稅損失數億美元,薩克拉門托的小企業也面臨建材價格上漲和供應鏈斷裂的雙重打擊。”
在訴訟文件中,邦塔要求聯邦法院“立即叫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并強調:“我們不是在挑戰貿易政策本身,而是在捍衛憲法賦予國會的權力。總統不能以‘國家安全’為借口,肆意改寫國際貿易規則。”
特朗普的崛起本身就是一場制度危機的產物。2016年與2024年的兩次當選,暴露了美國民主的深層病灶。
銹帶工人、南方福音派、反全球化群體將特朗普視為“體制破壞者”,他們寧可相信“關稅能重振制造業”的幻象,也不愿接受全球化不可逆的現實。這種集體焦慮在2024年達到頂峰——通脹高企、貧富分化、種族矛盾交織,構成“美國夢”崩塌的完美溫床。
主流媒體與政治精英長期低估草根憤怒的能量。《紐約時報》在2024年大選前仍預測“拜登將輕松連任”,卻未料到郊區中產因房價、教育成本飆升倒向特朗普。這種認知鴻溝,讓“不可能”成為了現實。
共和黨為保住權力,不惜將特朗普的“關稅瘋癲”包裝為“經濟外科手術”;民主黨則陷入身份政治泥潭,未能提出替代方案。當制度失去糾錯能力,瘋狂便成了“合理選項”。
最新民調顯示,58%的選民認為“國家走在錯誤道路上”,連深紅州的石油工人也開始質問:“說好的制造業回流呢?為什么我們的鉆井平臺還在裁員?”
民主黨試圖通過國會決議終止緊急狀態,但共和黨的“特朗普崇拜癥”讓博弈淪為鬧劇。參議員沃倫痛斥:“這不是政策,是潑向經濟的油漆桶!”而特朗普的回應則是:“反對者都是賣國賊”。
盡管當前美國共和黨在選民支持率和國會席位爭奪中占據優勢,但民主黨近期確實通過一系列政治操作,試圖利用共和黨內部的裂痕和特朗普的執政爭議,醞釀對其發起第三次彈劾。
特朗普此前已兩次被眾議院彈劾:第一次是2019年因“濫用職權”和“妨礙國會調查”烏克蘭事件,第二次是2021年因“煽動叛亂”國會暴亂事件。
盡管彈劾成功概率不足30%,但其
政治象征意義深遠
!正如《華盛頓郵報》評論:“這場彈劾撕開了美國金權政治的最后遮羞布,無論結果如何,兩黨建制派的合法性都已崩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