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的一個秋日,華盛頓一軍事基地的禮堂里氣氛有些微妙。
100 歲的亨利?基辛格坐在主席臺中央,銀發梳得整整齊齊,鏡片后的目光仍帶著當年縱橫捭闔的銳利。
臺下坐著不少美軍高級將領,一位上將突然站起來,聲音里帶著幾分急切:“基辛格先生,我們到底怎樣才能戰勝中國?”
這個問題像顆石子投進湖面,在場的人都豎起了耳朵。
要知道,基辛格這輩子光訪華就超過 100 次,從尼克松時代的秘密使者到拜登政府的座上賓,他親眼見證了中國從被西方輕視的 “窮鄰居” 變成讓美國夜不能寐的對手。
那他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說起基辛格和中國的緣分,得回到半個多世紀前。
1971 年 7 月,他作為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坐著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專機,頂著 “去伊斯蘭堡治病” 的幌子,悄悄飛向北京。
飛機在首都機場落地時,迎接他的是葉劍英元帥和一群穿著中山裝的中國人,沒有紅毯,沒有儀仗隊,卻讓基辛格心頭一震 。
因為周恩來總理當時正在人民大會堂開會,特意交代 “先安排客人休息,不用急”。
這種不卑不亢的待客之道,和他想象中 “共產主義國家的強硬做派” 完全不一樣。
在釣魚臺國賓館 5 號樓,服務員送來的茶杯是景德鎮青瓷,水溫剛好能泡開西湖龍井;晚餐有一道清蒸鱸魚,刀工精細到能看見魚骨呈扇形展開。
基辛格后來在回憶錄里寫:“中國人總能把‘分寸’二字,做到讓人舒服又難忘?!?/p>
真正讓他顛覆認知的,是和周恩來的第一次會談。
原本以為會是針尖對麥芒的交鋒,結果周總理一開口就是:“我們都知道,中美之間隔著一個太平洋,有兩萬多公里呢,但地理距離不該成為心靈的隔閡?!?/p>
接下來的 12 小時里,兩人從哲學談到歷史,從臺灣問題談到全球戰略,基辛格發現,中國的領導人從不空談意識形態,而是像下棋一樣,每一步都算著 “十年后” 的局。
比如當他提到美國的技術優勢時,周總理笑著說:“我們中國人講究‘愚公移山’,一代人搬不完石頭,就傳給下一代?!?/p>
從那以后,基辛格成了中國的 “??汀薄?/p>
1972 年尼克松訪華,他全程陪同;1987 年帶著家人游長城,女兒拍下他在烽火臺眺望遠方的照片。
2019 年,96 歲的他還坐著輪椅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用略帶生硬的中文說:“我每次來中國,都像學生見老師。”
這 100 多次訪問,讓他看懂了兩個關鍵。
第一點,是中國人對 “尊嚴” 的看重遠超利益,比如當年錢學森放棄美國年薪 10 萬美元的職位。
那時候的10萬美元可不是現在的價值相當,按照現在的購買力大概相當于現在的 70 萬美元。
但這么多的金錢利益并沒有收買錢學森,他毅然決然帶著 800 公斤資料回國,住的是中關村的筒子樓,卻覺得 “比住在加州別墅里踏實”。
第二點,是中國的 “韌性” 藏在骨子里。
基辛格回憶起當年在汶川地震后看到的場景:成都街頭的茶館震碎了玻璃,老百姓搬來新桌子,泡上茶接著擺龍門陣,“好像天塌下來,先喝杯茶再說”。
也就是從這些場景中,他逐漸悟到了為何中國能用幾十年做到別人幾百年才做成的事情。
如何戰勝中國?
“今天或許是我最后一次談這個話題 —— 美國要戰勝中國,除非你們的國民意志力和凝聚力,能先超過這個東方國家?!?br/>
回到 2023 年的那場對話,看著臺下將軍們,基辛格緩緩說出了這句話。
基辛格的回答其實藏著三層意思,他太清楚美國的 “軟肋” 在哪兒了??此乒健⒐捏w制中包含著內斗,全然無一些凝聚力。
看看現在的美國:國會山兩黨天天吵架,2023 年居然 12 次差點政府關門。
每年的總統大選都是兩黨互相攻擊的時候,各種黑料輪番曝光,給全世界帶來各種笑料。
上位者在爭權奪利,平民呢?加州街頭無家可歸者的流浪漢超過 17 萬人,紐約地鐵里吸毒針頭隨處可見。
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62% 的美國人認為 “國家正在分裂”,這個數字比 2000 年翻了三倍。
反觀中國呢?
2020 年武漢封城,14 億人說 “宅家就宅家”,十天蓋起火神山醫院;2021 年河南暴雨,救援隊從全國各地趕來,連出租車司機都自發組成 “愛心車隊”。
這種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的勁兒,基辛格在蘇聯解體前見過,在二戰后的美國見過,但現在,只有中國還保持著。
按照他對中國的了解,他明白中國的 “凝聚力” 從哪兒來。
2021 年云南漾濞地震,一個彝族村子房子塌了,村民們白天搭帳篷干活,晚上圍著火堆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022 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 56 個民族的代表手拉手傳遞國旗,鏡頭掃過每個人的臉,都是實實在在的笑容。
這種凝聚力,不是靠口號喊出來的,而是刻在歷史里的。
近代中國被列強欺負了 100 年,從虎門銷煙到抗日戰爭,3500 萬軍民傷亡,卻越打越團結 , 因為中國人心里有個信念:“寧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基辛格曾看過一份資料:1944 年,河南農民李鼎銘給邊區政府提意見 “精兵簡政”,毛主席不僅采納,還親筆寫信感謝,“你提的意見很好,幫助我們克服了困難”。
這種 “聽得進批評,改得了錯誤” 的能力,讓中國共產黨始終和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
最后,基辛格為美國敲警鐘。他表示,美國現在太沉迷 “戰勝對手”,卻忘了當年自己是怎么強大起來的。
二戰后美國能當霸主,靠的不是打壓蘇聯,而是國內的 “新政” 改革、科技騰飛和移民紅利。
現在硅谷巨頭忙著裁員,底特律汽車城變成 “鐵銹帶”,2022 年美國基礎設施全球排名跌到第 13 位,連機場跑道都不如中東小國。
中國的狀況卻截然不同,2023 年高鐵運營里程 4.5 萬公里,占全球 70%;5G 基站超過 290 萬個,覆蓋 98% 的行政村;華為被制裁三年,硬是搞出了自主研發的鴻蒙系統。
“中國就像個長跑運動員,一開始落后沒關系,她懂得調整呼吸,跟著節奏跑,最后總能超過那些一開始猛沖的人。”
這是基辛格發自肺腑說出的話,也是他這一生和中國打交道而總結出來的評價。
現在再回頭看基辛格的回答,與其說是 “如何戰勝中國”,不如說是 “美國該如何找回自己”。
當一個國家整天想著怎么拆對手的臺,而不是補自己的短板,當政客把 “反華” 當成拉選票的工具,而不是解決民生問題,那所謂的 “戰勝”,不過是空中樓閣。
“我今年 100 歲了,見過太多戰爭與和平,最后發現 —— 真正的強大,從來不是打敗別人,而是超越自己。”
或許,這才是這位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用一輩子經歷,給美國上的最后一課。
參考信息:《百歲基辛格見證半世紀中美風云》——中國知網 作者:姜浩峰《論中國》——作者:基辛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