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工信部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簡稱“修訂版本”),預計將于2026年7月正式實施。修訂版本較現行的2020年版本新增多個安全測試項目,并首次將“不起火、不爆炸”列為強制性要求,被業內稱之為“最嚴動力電池安全令”。
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年內新注冊登記的新能源汽車數量為1125萬輛,占新注冊登記數量的41.83%。與此同時,與新能源汽車電池起火有關的事故也頻頻發生。
修訂版本首次強制性要求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火災事件的起因,除了交通事故、底部碰撞等情況,與電池相關性最大的起火誘因,叫做電池熱失控。
汽車火災安全研究聯合實驗室副主任鮑歡歡介紹,動力電池的熱失控是在使用過程中溫度上升的不可控現象,因為一些不當的充電行為,例如底部托底、剮蹭、長時間泡水等,都可能會觸發動力電池熱失控的現象。
此前我國規定,所有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一旦發生熱失控引發起火,中間間隔時間至少達到五分鐘。
2024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見稿),進一步加嚴了關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安全標準。日前,修訂版本已發布,主要修訂了熱擴散測試,新增底部撞擊測試、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等,并首次強制性要求相關測試后電池“不起火、不爆炸”。此外,還要求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
同時,修訂版本新增底部撞擊測試,以考察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測試方法為30mm直徑撞擊頭,150J能量撞擊3次。該測試要求電池無泄漏、外殼破裂、起火或爆炸現象,且滿足絕緣電阻要求。
2024年2月,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動車輛分技術委員會對36家整車和電池企業進行了調研,已有78%的企業具備動力電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術儲備,即使電芯單體熱失控,也不會發生由熱擴散導致的動力電池起火和爆炸。
一家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表示,目前,新國標中強調的是動力電池內部的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而碰撞后的不起火、不爆炸需要車企和電池廠商共同努力來完成。動力電池的無熱擴散技術將為碰撞后的人員和車輛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新國標會帶來更高研發成本嗎?
修訂版本起草單位蜂巢能源科技的董事長、CEO楊紅新表示,許多企業兩年前就知曉標準的起草,很多企業都已經能夠滿足新標要求。對于絕大多數頭部企業來說,“不起火、不爆炸”的技術難題已經攻克。
深圳市新能源汽車促進會分析認為,二線電池廠改造成本可能會超過5億元,行業集中度或提升至CR3≥80%;同時,2027年整改大限前,預計30%產能面臨關停。
深圳市新能源汽車促進會表示,新規可能會促進檢測認證產業的興起。新增底部撞擊實驗室單次檢測成本超200萬元,第三方檢測機構預計迎來千億級市場空間。
此次修訂版本的發布,無疑是國家層面在電池安全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在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當下,行業還需要在電池材料研發、電池管理系統優化、車輛碰撞安全設計等多個方面持續發力,全方位提升電動汽車的安全性能。
關注民生周刊視頻號
來源 | 央視新聞、南方都市報、紅星新聞
編輯 | 李雪
責編 | 姜玉函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體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