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放縱的快樂不是快樂。
看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家人在一起聚餐。
沒有溝通,也沒有交流,大家都在各自看著各自的手機。
在這個“手機成癮” 的時代,這一幕實在再常見不過。
手機里的熱鬧實在是太多了。
有搞笑視頻,明星八卦,有網絡游戲。
很多人的手機幾乎要長在手上,除了吃飯睡覺工作,就是玩手機。
一天充一次電都不夠,甚至要充多次。
作家卡爾·紐波特說:
數字技術逐漸掌握了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感受,讓我們對它們成癮,遠遠超過了正常的程度。
上癮意味著失控。
失控的不只是時間,還有我們的人生。
01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
國際攝影大師、世界著名當代攝影藝術家斯蒂芬·肖爾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報告廳演講時,很多觀眾在臺下看手機。
最后斯蒂芬·肖爾中斷了演講,離開現場。
頗為諷刺的是:這位藝術家當天的演講話題是“注意力”。
他生氣地說:“你們今天特意來聽這個講座,卻都不能夠集中注意力。我們今天就到此結束,挺好的。”
手機成癮的最大弊端就在于此:注意力缺失。
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了,我們的注意力也在不斷被切割,導致我們的專注力不斷下滑。
我們開始看不完一部兩小時的電影,讀不完一本10幾萬字的書,無法認真聽完一場講座。
“短平快”的時代,很多人已經無法進行深度的閱讀和思考,思維被碎片化了。
這些年,公司招了不少剛畢業的小孩。
和我們這一代不同,我們從是從傳統的紙質時代,一點點走到了屏上時代。他們從出生就是和屏幕為伍的。
他們從小接觸的信息更多,也更成熟,在視頻方面也比我們這些“老人”更加得心應手。
但是他們很多都存在一個問題:無法書寫長文。
寫一篇邏輯清晰的三千字長文,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折磨。
我自己也深有感觸,手機刷多了,閱讀和寫文變得越來越吃力了。
一旦開始閱讀一些有深度的文章,腦袋就昏昏欲睡。
碰到一些復雜的概念,也是完全看不下去。
美國知名作家尼古拉斯·卡爾說:
當我們盡情享受互聯網的時候,我們正在喪失深度閱讀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短平快的信息導致人的注意力碎片化,與個人的知識結構交互時間變短,人們深度思考的頻率、強度和質量都會明顯降低。
用進廢退。
現代腦科學認為,人的腦神經是不斷生長的,但是如果缺乏足夠的思維訓練,腦神經就會死亡、萎縮,人也就變得越來越笨。
久而久之我們的思考力、獨立判斷力,都會逐漸消退。
最終就會退化成只會叼著“電子奶嘴”的“巨嬰”,淪為“算法”的奴隸。
02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在不停地打開手機。
我只是打開手機查一下資料,然后,大半個小時過去了,資料沒有查到,瓜吃了一堆。
算法精準知道我的喜好,甚至比我的親人、朋友還要了解我。
每次打開手機,我就很難停下來。
羅振宇曾告誡用戶:
“王者榮耀十分鐘就有個興奮點,吃雞游戲三分鐘就要有一個興奮點,而短視頻甚至要追求一分鐘一個興奮點。”
手機成了多巴胺的開關。
不需要努力,不需要汗水,只要輕輕一點,就能獲得廉價的快樂。
你以為玩一下手機無關緊要,但在你捧起手機的那一刻,就已經掉進了欲望的陷阱。
被大數據的算法牽著走,被無節制的感官刺激淹沒。
然后時間就這樣白白溜走了。
就我自己來說,我每天的亮屏時間有6.5h。
也就是說,除了吃飯、睡覺、寫稿之外,我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手機上了。
而根據2023年6月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
移動互聯網用戶,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達到7.2小時。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人,情況可能比我還要嚴重。
@橙柿直通車做過一個小采訪。
采訪對象包括外賣員、媒體人、賣菜的攤販、財務,大部分人表示自己很難做到手機離開身邊或放下手機一小時。
杭州的張先生,一天使用的手機的時間是8小時37分。
一方面是工作群的消息,另一方面則是微博吃瓜和刷短視頻。
一個小時不看手機做不到,十分鐘都做不到。手機放在那邊,動不動就要拿起來看一看。
梭羅發明過一個詞:生命成本。
為了這些廉價的多巴胺,很多人付出了高達七小時的生命成本,這幾乎等于再上一天班了。
而我本來可以用這七個小時讀書、運動、學習,來獲得更多的成長和快樂。
所以這七個小時,花得真的值嗎?
董宇輝說:廉價的快樂是直接給你想要的東西,高等的快樂則會給你設置重重阻礙。
讀書、鍛煉,學習新技能,這些過程雖然辛苦,但是努力過后,卻有長久的充實和滿足感。
刷視頻、打游戲,這些短暫的、膚淺的快樂,爽過之后,便是無盡的空虛。
真正自律的人,都懂得對抗那些廉價的快樂,追求更有價值的生活。
03
前段時間《凡人歌》大火,劇中的沈磊跑去終南山隱居。
山上沒有網,他熱愛的美劇、游戲都自此與他無緣。
他在山上小屋獨處,早上看日出,晚上看日落,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精神境界更上一層樓。
但是對我們來說,徹底遠離數字網絡不現實。
不過我們卻可以嚴格控制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長,掌控數字工具。
作家卡爾·紐波特說:解決數字上癮最好的方式,是學會數字極簡。
少即是多,學會數字清理、懂得數字優化,才能讓自己在手機成癮中解脫出來,讓自己重新掌控時間,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學會數字清理
控制成癮行為需要戒斷期,手機戒斷最好的方式就是數字清理。
從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徹底隔絕手機的誘惑,三十天內,最大限度減少手機的使用頻率。
熬過戒斷反應,才能重新擁有良好的數字生活。
二、開啟數字優化
我們不可能完全脫離數字技術的影響,在戒斷期結束之后,開始有節奏、有目的地使用手機。
開啟數字優化,讓數字技術的價值最大化。
三、過數字極簡生活
把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盡量壓縮之后,省下的時間要用豐富的線下活動替代。
重新擁抱線下,才能擁抱真實的人生。
奧斯卡有個關于手機成癮的動畫,結尾的一幕讓人無比震撼:
無數個小人抱著手機,像是被操縱的木偶一步一步落入懸崖。
如果不能完成數字戒斷,我們早晚會成為手機的奴隸,墜入深淵。
羅翔教授說:
向下放縱的快樂不是快樂,向上努力,向上行走,讓你感到人性尊嚴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別讓自己的生活淪為低級快樂的犧牲品,別讓自己的生活被算法控制。
真正讓人成長的,是你看過的書,見過的人,經歷的事,不是手機,不是游戲,更不是短視頻。
遠離迎合你的廉價快樂,養成自律的習慣,選擇那些困難但有價值的事。
這樣你才能享受到更高級的快樂,品味到不一樣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