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Pauline
“因為咖啡,所以上海”,上海人有多愛喝咖啡?
4月16日,2025上海(靜安)世界咖啡文化節線下主會場活動啟動儀式上,《2025上海咖啡消費趨勢報告》發布。該報告顯示,靜安區每平方公里分布有57家咖啡店,密度遠超紐約曼哈頓(42家)和東京澀谷(48家)。其中,僅南京西路上平均每30米就有一家咖啡店,已成為上海咖啡密度最高的街道。
當晨曦漫過黃浦江,上海的9500多家咖啡館便蒸騰起第一縷醇香。
曾經,從意式現磨、土耳其咖啡到日式手沖,全球咖啡文化版圖在上海實現交融。如今,咖啡不僅是當代年輕人的“續命神器”,近幾年各種“獵奇咖啡”更是成為他們的社交貨幣。
尤其在過去兩三年里,中國咖啡市場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味覺革命":山西老陳醋美式、東北酸菜冷萃、四川花椒拿鐵、潮汕沙茶醬dirty......這些突破傳統認知的咖啡新品,正在重新定義"一杯好咖啡"的標準。
本草特調咖啡
當百年藥香邂逅咖啡醇香,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在2025上海(靜安)世界咖啡文化節上,擁有三百余年歷史的“滬上四大國藥老字號”之一的雷允上與亞洲TOP50咖啡品牌GABEE.聯合研發的三款特調本草咖啡,以“藥食同源”為理念,讓年輕人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生動魅力。
"甘草粉紅"以甘草和蒲公英茶的溫和作為柔和回甘的基底,清爽的冷萃呈現櫻桃清香,蘋果及花椒的香氣作為貫穿的主干,這是一款適合迎接夏天來臨的本草咖啡特調。
“奶香茯苓”入口便可感知芋頭牛奶的香氣,而你想象不到的是這香氣是茯苓和牛奶的“邂逅”,黃芪的濃郁香氣則一直留存至尾韻,這是一款中西結合的特調。
個人覺得,"當歸愛爾蘭"的口感體驗更加別致。“經典的愛爾蘭咖啡,在埃塞水洗的加持下清香怡人,山藥的加入體現酸味口感,香蕉處理法的咖啡和本草當歸口味重疊,又不失本味。”
據了解,為了讓更多咖啡粉們走進中醫藥文化,雷允上也特別在展位上設置了“本草原味體驗區”,大家也可品嘗到咖啡里所用原料的原汁原味。
山西老陳醋美式
在本屆上海(靜安)世界咖啡文化節上,筆者還注意到了一款咖啡節的老朋友——山西老陳醋美式。它是由來自山西臨汾的蘆昱霖創造的一款跨界飲品,將山西老陳醋與美式咖啡融合,加入氣泡,呈現出酸甜交織、層次豐富的口感。
蘆昱霖在上海深耕咖啡教育與產品研發多年,2020 年,他以糧食釀造發酵的老陳醋為基底,經低溫蒸餾、冷萃并調和蜂蜜等,制成酸甜平衡的 “醋基底”,搭配中深烘焙的精品咖啡豆萃取的濃縮咖啡,二者在氣泡水的作用下形成立體香氛,入口時氣泡破裂的微刺感讓味覺層次更鮮明。
2021 年,山西老陳醋美式亮相上海陸家嘴金融咖啡節,引發排隊熱潮,并成為現象級飲品。2023 年,蘆昱霖創立 “Cùkafei醋咖啡” 品牌,升級配方并推出系列產品。
今年也是這款咖啡特調首創的五周年。
從各種調味料到泡飯
如果你也是特別喜歡嘗試新奇口味的咖啡愛好者,那么你一定聽說過或嘗過石藤咖啡的咖啡。
作為店里的招牌,醬油飴拿鐵是用店內自制的“醬油糖漿”打底,再將用酒桶發酵的豆子萃取的Espresso倒入鮮奶中。品嘗時,建議可以用吸管插入杯底,大力攪拌,將底部的醬油糖漿與咖啡充分混合。第一口便能直擊味蕾——醬油的鮮咸把咖啡和牛奶的香甜烘托得更加鮮甜,類似太妃糖一般的口感。
店家說:“我們從醬油飴(yi)拿鐵開始,打破著咖啡的‘規矩’;現在,邀請大家一起來打破世界關于顏色的‘規矩’。”
事實上,這款產品直接帶著石藤咖啡“火”了起來。之后咖啡師團隊愈發大膽創新,從醬油到咖喱,再到燒酒和辣椒,幾乎把調味料和咖啡都結合了一遍。比如,咖喱拿鐵、紅胡椒金姜拿鐵、酒鬼美式……都是網友推薦菜單里的前幾名。
而兩年前,一款名為“咖啡泡飯”的產品更是沖上熱搜。網友的評論褒貶不一,有人覺得新奇,有人直言“是不是嘩眾取寵”。
這款咖啡附有一張“咖啡泡飯說明書”的小卡片:“冷的咖啡泡飯要先嘗上面的奶泡,扁桃仁奶打的,再用吸管攪拌一下,因為底下有玄米,跟拌飯海苔混合在一起喝下去,就是泡飯的味道。”“熱的咖啡泡飯就等它涼一涼,直接端起鍋慢慢喝。”
各種“昆蟲”咖啡
各位咖啡愛好者,你喝過螞蚱咖啡嗎?嗯,就是你想的那個螞蚱……還有竹蟲。
近日,云南普洱一家咖啡店就推出了這種以螞蚱、竹蟲等“黑暗料理”制作的咖啡,引發網友強烈的好奇心。
據報道,這家咖啡店位于云南普洱市。店方在網上發布的新品介紹中,有螞蚱拿鐵、竹蟲美式、老土蜂拿鐵等。工作人員在杯子里放進多只蟲子,并注入咖啡飲料。
該咖啡店負責人表示,他們店開了兩年多,一直做本地特色,“這些蟲子是我們當地人常見的下酒菜,在菜市場就能買到,我自己平時也會吃它們”。該負責人還友情提醒,對高蛋白過敏的人群不能喝這種添加了蟲子的咖啡,否則可能出現身體不適。
無獨有偶的是,不久前,杭州西湖邊的一家咖啡店推出的“蛇咖”產品,同樣引發網絡熱議。
據媒體報道,該蛇咖產品為咖啡店的蛇年特調飲品,名叫“白素貞”和“竹葉青”,前者是裝在竹筒里的氣泡美式,后者則是綿密偏甜的奶咖,兩款咖啡上都有一條用簽子串起來的白花蛇干。由于白花蛇干和真蛇形狀十分相似,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
有沒有喝過的朋友可以評論區留言,筆者估計是不敢嘗試的。
“獵奇咖啡”進化時間表
數據顯示,近年咖啡新品數量大幅增長,其中"獵奇口味"占比達到38%。這場由品牌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的狂歡,已經遠遠超出了單純的產品創新范疇,演變為一場關于飲食文化、消費心理和市場規律的全民討論。
回顧過去可以發現這樣幾個時間點——
2019年,中國咖啡市場迎來一個關鍵轉折點:新式茶飲品牌開始大舉進軍咖啡領域。這一時期,"咖啡奶茶化"的特征主要表現為:在風味上,水果(荔枝、蜜桃)、花香(桂花、玫瑰)、茶味(烏龍、大紅袍)等茶飲常見元素大量進入咖啡;在形態上,奶蓋、奶油頂、珍珠等奶茶標配成為咖啡的常見搭配。
2023年開始的浪潮徹底打破了飲食的常規分類。醬油、醋、辣椒油、腐乳......這些傳統上屬于廚房調味品的東西,開始堂而皇之地進入咖啡師的配方表。比如,2023年,某咖啡連鎖品牌推出的醬香茅臺風味拿鐵爆火,僅1天訂單量就高達542萬杯。
臭豆腐拿鐵
這一時期,許多頗具地域特色的“調味咖啡”涌現,如東北“酸菜冷萃”(冷萃咖啡+酸菜汁+烤饅頭片裝飾)、廣東“陳皮手沖”(單品咖啡+新會陳皮)、川渝“花椒拿鐵”(拿鐵咖啡+現磨花椒粉)、上海“腐乳dirty”(dirty咖啡+腐乳醬掛壁)……
2025年,"獵奇咖啡"的背后,已經遠遠超出了單純的產品創新范疇,成為中國消費文化的一個獨特注腳。
難怪據《環球時報》援引西班牙《國家報》去年7月25日的報道稱,近30年來,咖啡在中國,已經從博人眼球的新奇品變成了成千上萬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咖啡的普及離不開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推動,很大程度上,咖啡文化日益可觸也得益于咖啡館在中國全面開花。該報道指出,“中國不算是純正意式濃縮愛好者的天堂,但肯定是新奇風味獵奇者的寶地”。
諷刺美副總統多讀點書的中國學者,原來這么牛!
韋歷山:扎根陸家嘴的金融“中國通” | 浦東開發開放35周年
好戲 | 13歲的男孩慫得尿了褲子,卻讓人恐懼窒息
版權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