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部)了解到,該院泌尿外科許傳亮教授團隊近期成功實施了一例“免穿刺”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也是市一南部的第一例免穿刺前列腺癌根治病例。其最大的亮點是突破傳統診療模式,通過核磁共振聯合PSMA-PET/CT實現無創精準診斷。
患者劉先生(化名)在市一南部檢查時,影像結果顯示前列腺顯著增大,中葉嚴重凸出,結合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動態監測異常升高,醫生高度懷疑是局限性前列腺癌。基于影像診斷的高準確性和團隊多年臨床經驗,直接實施根治性手術成為最佳治療選擇。
然而傳統前列腺癌診療模式通常依賴穿刺活檢確診,這一過程不僅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還可能帶來尿失禁、感染及出血等并發癥,增加了患者的身體負擔和等待時間。
許傳亮教授團隊決定創新性地采用核磁共振聯合PSMA-PET/CT進行無創精準評估,跳過穿刺確診環節。PSMA-PET/CT是一種結合了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CT(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的檢查方法。許傳亮介紹:“這種模式通過減少侵入性操作和優化手術流程,可以避免穿刺可能帶來的創傷和并發癥,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還可以節省醫療資源,降低患者的整體治療成本,體現了精準醫療的高效性與經濟性。”
在精準影像評估的基礎上,手術當天,團隊采用經腹腔入路的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技術完成了手術,歷時120分鐘,完整切除了前列腺和精囊。面對中葉嚴重凸出導致的復雜解剖結構,團隊精準控制出血量至100毫升,無需輸血,同時精細保留括約肌功能。術后通過膀胱頸與尿道端端吻合術重建排尿通路,為患者術后控尿功能恢復奠定基礎。
術后劉先生很快恢復,當日即可自主活動。術后病理證實劉先生確診為前列腺惡性腫瘤且淋巴結無轉移,與術前影像學診斷完全一致,驗證了核磁共振聯合PSMA-PET/CT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高精準性。
核磁共振聯合PSMA-PET/CT這種影像學診斷方法縮短了患者的診斷等待時間,使治療決策得以及時推進,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和身體負擔。許傳亮表示,這例手術的成功顯示出前列腺癌診療模式從傳統“穿刺確診分期手術”向“影像評估一步到位”轉變。
記者:李天蔚
圖片:受訪單位提供
編輯:王紅霞 桂可欣
審核:周樣波 李于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