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廣播新聞節目委員會、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花開齊魯遍地香——新發展理念廣電融媒體山東采訪行”活動走進德州武城,探訪古貝春的千年酒香。
“買好酒,貝州走,大船開到城門口?!边@是德州武城當地流傳千年的歌謠,說的是商賈經由京杭大運河到武城買酒的盛景。
“不喝古貝春白板,就白來一趟山東。”這是現在愛酒人士旅游打卡時的一句口頭禪。
釀酒業從隋唐明清一直興盛到現代,德州武城酒香千年。古貝春又是如何從魯酒市場脫穎而出,征服大眾口碑的呢?
古貝春以超級大單品贏得大眾口碑
在古貝春灌裝生產線,白板、大百年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工人們認真地檢查每瓶酒的純凈度、密封性等。歷經多道流程后,成品酒打包成箱,碼進倉庫進行為期半年的老熟。
古貝春集團總經理張洪昌告訴記者,市場講究“快周轉”,古貝春卻堅持這種“慢功夫”?!奥Ψ颉睋Q來了“不簡單”的品質:倡導低醉酒度,濃香型的白板入口醇香,口感綿柔。醉意輕,醒酒快。
張洪昌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古貝春白板僅僅是一款內部招待酒,客商、合作伙伴品鑒后,紛紛催促產品上市。1999年上市至今,古貝春白板已暢銷26年,總銷量達幾千萬瓶。
兩大名酒“技術加冕”成就一濃一醬“雙子星”
在古貝春,提起白板,就不得不提與之并稱為白版“雙子星”的中度醬香古貝元·白版。
張洪昌介紹,古貝春一濃一醬兩種香型的誕生與五糧液、茅臺有著深厚的淵源。
1983年,茅臺集團原生產技術科長、“古貝元之父”杜安民先生受邀來到古貝春集團,潛心研制北方醬香白酒,由此開啟了古貝春40多年的醬香白酒探索與釀造歷程。釀造時,既遵循傳統醬酒釀制手法,又對技藝進行革新,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進行降度嘗試,并最終得到了46度古貝元醬香的溫厚醇柔。
杜安民在古貝春集團研制白酒
1996年,古貝春集團經多方努力奔走,終于促成與五糧液集團的技術聯姻,并派出以第四代傳承人董福新為代表的學習小組遠赴四川五糧液集團跟班學習,回廠后進行了14項革新,才有了口感綿柔、后味悠長的42度濃香型古貝春白板。
在兩大名酒“技術加冕”下,如今,古貝春白版“雙子星”已在眾多白酒品牌中建立了超高辨識度,并在北方濃香型白酒的傳統消費地帶呈現了齊頭并進之勢。
依運河而生古法釀制的千年傳承
好水出好酒。京杭大運河的水質清澈甘甜,富含礦物質,為釀酒提供了優質水源。武城的土壤肥沃,適合種植高粱、小麥等釀酒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使武城成為釀酒的天堂。
據德州地方史志記載,武城釀酒的歷史可追溯到3600年前的商代,當時當地的酒名叫國宴“禾巨鬯酒”。及至歷代,武城涌現了“狀元紅”“貝州白”“地瓜燒”等不少地方名酒,甘醇綿柔的“小米香”還曾成為宋、元、明、清各朝的貢酒,以至于當時運河沿岸到處都流傳著“買好酒,貝州走,大船開到城門口”的口號。這千百年來,武城的釀酒歷史從未間斷過。
張洪昌介紹,古貝春是依運河而生,老酒廠就在大運河東岸。在釀造工藝上,古貝春傳承從康熙年間起廣泛流傳于魯西北運河流域的一項白酒古法釀造技藝,使用多糧跑窖包包曲、特制人工老窖泥。在古法基礎上,古貝春進行工藝創新,獨創“三高一低一長”工藝,這項工藝使得入池淀粉含量升高、酸度升高、溫度升高,用糠量降低,發酵時間延長,90-180天的長時發酵,使得古貝春酒酒體豐富,醇香凈爽。
據了解,2016年3月,這項工藝被列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歷經5代傳承。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匡蔚青 劉雨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