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作為既包含歷史,又面向未來世代的當代工具,不僅是文獻或“藝術化石”的匯集,更是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杰作的展示空間。
2025年,世界各地正有幾座經過多年改造的博物館陸續開幕,通過更高級的手筆,展示來自不同國界的藝術瑰寶。
位于挪威特隆赫姆的Permannent Modernity Museum建筑前身是一間新藝術風格的郵局,由挪威建筑師Karl Norum于1911年建造。如今,經由巴黎建筑師India Mahdavi改造,這座建筑已于2月15日正式開放。
改造后的建筑仍保留著來自1911年的花崗巖外墻,內部則以薄荷綠灰泥、開放式布局和大膽的色彩加以詮釋,打破傳統博物館的“高冷”氛圍。博物館的初始藏品包括Louise Bourgeois、Sol LeWitt等藝術家作品,據悉,未來60%的購藏預算將用于女性藝術家,首展《Postcards from the Future》則匯集了24位藝術家的100件作品,涵蓋Catherine Opie、Andy Warhol等,著重探討科技與人文的關系。
Tselinny當代文化中心無疑是今年全球備受矚目的文化項目之一。它改造自1964年的蘇聯時代建筑——這座建筑曾是中亞地區最大的電影院,如今在英國建筑師Asif Khan的改造下煥發新生。他將建筑外立面重塑為“云狀”流動形態,既保留了蘇聯建筑的厚重感,又以透明玻璃幕墻和有機曲線賦予其未來主義色彩。
改造后的空間包含展廳、黑匣子劇場、研究室和公共閱讀區,可靈活適應藝術展覽、實驗戲劇、電影放映等多元活動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內部保留了部分原始結構,如混凝土框架和觀眾席布局,形成了歷史與當代的時空對話。對于游客而言,Tselinny不僅是藝術空間,更是一扇理解中亞社會變遷的窗,其展覽和活動常以哈薩克斯坦的歷史和現實問題為切入點,為觀眾提供深度的文化體驗。
自1968年由藝術家、活動家Betty Blayton Taylor等人創立以來,Studio Museum in Harlem不僅是非洲裔、拉丁裔及加勒比海藝術家的創作孵化器,更通過展覽、教育和社區項目重塑了主流藝術界對黑人文化的認知。1987年,它成為首個獲得美國博物館聯盟 (AAM) 認證的非裔機構,打破了白人主導的行業壁壘。
Studio Museum in Harlem初創至今,歷經了三次轉型。1968年至1979年,博物館僅有400平方英尺,通過游擊戰式展覽引發關注。1982年,博物館遷至原紐約儲蓄銀行舊址,由非裔建筑師J. Max Bond Jr. 設計,保留了銀行拱頂與花崗巖外立面,內部增設兩層展廳,成為哈萊姆首個現代化藝術機構。如今即將開放的新館,由加納裔建筑師David Adjaye操刀,設計靈感源自Harlem的石造建筑與社區生活。
FENIX移民故事博物館位于鹿特丹Katendrecht半島的Fenix倉庫,這里曾是荷蘭美洲航線的核心樞紐,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超過300萬人從附近碼頭啟程前往北美。而后,倉庫在二戰中被毀,重建為Fenix I和Fenix II兩棟建筑,承載著鹿特丹作為移民中轉站的歷史記憶。
由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筑事務所將這座博物館改造為“移民故事的容器”,核心元素是名為“龍卷風”的雙螺旋樓梯,從底層盤旋至屋頂觀景臺,象征移民旅程的動蕩與希望。建筑保留了工業時代的混凝土結構,同時以透明玻璃幕墻連接新舊空間,呼應“連接過去與未來”的主題。未來,這里將不僅是藝術展示空間,更是這座港口城市的文化中心。
作為英國國家美術館8500萬英鎊改造項目的一部分,Sainsbury Wing由美國后現代主義建筑師Robert Venturi和Denise Scott Brown于1991年設計完成。作為20世紀建筑與藝術結合的典范,它不僅承載著歐洲早期文藝復興藝術的瑰寶,更以突破性的設計語言成為了倫敦文化地標。
經過兩年翻新,Sainsbury Wing將于今年5月回歸,同時新增了三大看點——Piero della Francesca的《基督洗禮》將置于定制的禮拜堂式展廳,重現其宗教儀式感;Paolo Uccello的《圣羅馬諾之戰》完成三年修復,將以鮮艷色彩與動態構圖展示文藝復興戰爭敘事;獨立展廳也將聚焦中世紀至文藝復興的黃金工藝,呈現拜占庭圣像與佛羅倫薩金箔畫。
? 本文為 Cc 主義 獨家版權所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 ccfoundation
侵權必究
當機器人進入秀場,服裝藝術的邊界在哪?
亮點公布!2025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即將來襲
是枝裕和: 時光褶皺里的記憶與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