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權威機構GYBrand最新發布的《2025全球最具價值城市100強》榜單正式出爐,中國14城上榜,數量再創新高。
其中中國香港、北京穩居全球前十,青島首次入圍,彰顯中國城市在全球經濟與綜合競爭力中的持續崛起。
中國城市排名:頭部穩固,新銳崛起
中國香港(第5):連續三年穩居全球第五,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未動搖。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跨境金融、離岸人民幣業務規模居全球首位,但科創產業能級較舊金山、新加坡仍有差距。
北京(第8):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疊加科創實力,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領域專利數量全球前三,但空氣質量與城市宜居性拖累排名。
上海(第7):金融與高端制造雙核驅動,科創板上市公司總市值占全國40%,國際航運中心指數穩居前三。
深圳(第29):憑借華為、騰訊等科技巨頭,研發投入強度達5.8%,但土地資源緊張制約長期發展。
青島(第83):首次入圍百強,依托海爾、中車四方等企業,海洋經濟與軌道交通裝備產值占全國20%,國際港口樞紐功能強化。
其他中國城市:廣州(第32)、杭州(第50)、臺北(第61)、成都(第62)、南京(第67)、武漢(第68)、天津(第74)、重慶(第75)、蘇州(第78)。
全球格局:中美歐主導,新興經濟體追趕
北美: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10城上榜,科技與金融優勢顯著。
歐洲:倫敦(第2)、巴黎(第3)領銜,但法蘭克福(第16)、柏林(第23)排名下滑,反映能源危機沖擊。
亞洲:東京(第4)、新加坡(第6)、首爾(第12)穩居前列,印度孟買(第53)、班加羅爾(第71)增速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GYBrand從經濟價值、科創能力、文化影響力、宜居性、國際聯通度五大維度綜合評分。
經濟價值:香港、上海、北京均躋身全球前十,深圳、廣州民營經濟活力突出。
科創能力:北京、深圳、杭州研發投入強度超4%,但成果轉化率低于硅谷、慕尼黑。
國際聯通度:香港機場貨運量全球第一,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十連冠,但國際組織總部數量遠少于日內瓦、布魯塞爾。
短板:除蘇州(第78)、青島(第83)外,多數中國城市在宜居性(空氣質量、公共服務)評分中低于全球均值。
青島首入圍:海洋經濟與制造升級雙輪驅動
青島此次位列第83,成為山東唯一上榜城市,核心動能包括以下內容。
海洋產業:海洋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占GDP比重超30%,國家深海基地、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集聚。
制造升級:中車四方高鐵車輛出口全球30國,海爾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賦能15萬家企業數字化轉型;
開放樞紐:上合示范區跨境貿易額年均增25%,國際航線通達全球50城。
總體來看,頭部城市:京滬港需對標紐約、倫敦,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新一線城市杭州、成都應培育獨角獸企業集群,縮小與舊金山、波士頓的科創差距。
新興城市有青島、蘇州需突破“大而不強”瓶頸,打造國際競爭力產業標簽。
總之,GYBrand榜單印證了中國城市的全球影響力提升,但“量”與“質”的不均衡仍待破解。未來,從規模擴張轉向精細運營,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將是躋身全球頂級城市的關鍵。 對此你怎么看?
(數據來源:GYBrand《2025全球最具價值城市100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