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主辦的“探源早期中國”公益考古研學項目正式拉開帷幕,標志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轉化在公眾教育領域邁入全新階段。該項目相關報名通道將于4月20日晚正式關閉。
此項目作為首個系統性串聯中原早期文明遺址群的公益考古研學活動,得到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并由洛陽古都研學旅行發展有限公司專業承辦。其旨在通過沉浸式研學體驗,幫助熱愛人文歷史的公眾深入理解中華文明“早期國家”的形成過程。
活動時間定于5月19日至6月1日 ,亮點紛呈。參與者將實地探訪賈湖遺址、仰韶遺址、雙槐樹遺址、二里頭遺址、鄭州商城遺址等中華早期文明遺址,近距離觸摸早期中國文明脈絡,探尋中華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的奧秘。
在研學過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許宏將擔任班主任。學員們將以“文明探源”為核心,以考古遺址為課堂,在專家引領下,從遺址介紹、重要意義、文明脈絡等多維度開展學習調研、實地考察與成果路演。活動結束后,學員還將獲得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頒發的實踐證書。
此外,參與者還能沉浸式參與陶藝制作、綠松石銅牌飾鑲嵌等傳統工藝,感受古人智慧與匠心;通過體驗洛陽水席菜式制作,體會古今飲食文化的傳承與連接。
整個研學日程安排豐富合理。5月19日至22日為形成期,參與者抵達洛陽后參加開營儀式、接受任務發布,在專家導覽下初探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通過真人圖書館與考古專家對話,走訪二里頭遺址等地,參與專題報告與紀錄片拍攝指導,還能體驗制作傳統水席菜式與綠松石銅牌飾鑲嵌。5月23日至30日為風暴期,深入探訪河南博物院、蘇羊遺址等多地,開展學術座談,從多學科視角深入探討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
河南作為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區域,眾多遺址見證了中華文明從“滿天星斗”到“月明星稀”的漫長歷程。此次“探源早期中國”公益考古研學項目,致力于讓文明密碼走出學術報告,走進公眾生活。主辦方呼吁,只要對文明心懷敬意與熱愛,公眾可即刻關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官方公眾號遞交申請,共赴這場今夏從二里頭出發的文明探秘之旅。
(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史寶銀|陳鋒鉞 孫倩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