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英國《鏡報》報道,一些跡象表明,歐盟領導人傾向于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不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結盟。
報道稱,在幕后,歐盟領導人越來越渴望刺激貿易,一項旨在解決歐中貿易關系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協議正在進行談判。此前,中歐商務部門同意盡快啟動關于電動汽車的磋商。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稱,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接受采訪時,在衛星技術領域打起了“中國牌”。卡爾施壓歐洲選用星鏈技術,為達目的,在此議題上強扯中國。采訪中,他指責歐洲正“夾在”中美之間猶豫不決,并聲稱“中國崛起”是西方共同威脅。
卡爾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他認為歐洲“夾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并宣稱,在人工智能和衛星技術領域,在那些選擇中國的國家與那些選擇美國的國家之間,將出現“巨大分歧”。
特朗普(資料圖)
國新辦4月14日舉行一季度有關經濟數據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中國和歐盟是互為彼此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從建交初期的24億美元到了現在的780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歐盟進出口1.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4%,相當于每分鐘都有超過1000萬元的貿易往來。
歐盟中國商會副會長王稚晟曾公開表示,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將抬高電動車價格,抑制消費者需求,減緩歐盟的綠色轉型。汽車產業的國際化特性要求中歐深化合作,而非設置貿易壁壘。汽車產業本質上是國際化的,歐洲汽車產業電氣化離不開中歐在貿易、投資、技術和供應鏈等廣泛領域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歐汽車產業間正在加速合作,大眾與小鵬在中國展開了合作,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深度合作,反向合資的趨勢正在凸顯。
中歐班列(資料圖)
在特朗普簽署“對等關稅”行政令之后,中方第一時間公布了反制措施,而歐盟也跟隨中國發布了相應的反制關稅政策,并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第一通電話也是打給了中國,雙方對美國關稅政策態度一致,均提出了批評。
自從關稅戰爆發之后,歐洲對中國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歐盟宣布將重新考慮并解決中國電動汽車的貿易爭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三年三次訪華,并且在歐盟大力呼吁改變對華立場;在華德企也呼吁德國政府與中國開展更具有針對性的合作。
中國和歐盟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雙方的經濟總量超過世界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貿易體量超過全球貿易的四分之一。中歐都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倡導者,世界貿易組織的堅定維護者和支持者。歐盟領導人表示,世界經濟的良好運行需要穩定性、確定性。歐中致力于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公平自由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經濟貿易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符合雙方和世界的共同利益。
美國工廠(資料圖)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中國和歐盟經濟總量合計超全球的三分之一,雙方都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倡導者、世貿組織的堅定維護者和支持者,在許多方面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在全球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形勢下,中歐雙方密切溝通、攜手合作,共同維護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這將為雙方和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