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huán)球時報報道,中國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發(fā)了美國相關行業(yè)的恐慌。英國媒體爆料稱,美國計劃加大深海開采金屬結核,進行替代。近日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項行政命令,該命令指美國正計劃囤積太平洋海底發(fā)現(xiàn)的金屬,加大開采海底金屬結核,并儲存在美國境內,以應對中國限制稀有金屬出口的情況。據報道,世界大多數海底普遍存在多金屬結核,這些像土豆大小的結核是在海底高壓下經過數百萬年形成的,富含鎳、鈷、銅、錳等金屬。
稀土開采(資料圖)
美國之所以會這樣做,主要還是被中國抓住了七寸。特朗普政府以關稅之名對中國甚至全世界“宣戰(zhàn)”后,中國第一時間發(fā)起反擊。在中方的反制措施里,除了加征關稅外,“稀土牌”尤其引人注意。數據顯示,中國控制著全球70%的稀土產量和90%以上的加工能力,從開采、提煉到高端磁材制造,形成了完整的產業(yè)鏈閉環(huán)。然而從2023年至今,中國逐步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并且隨著美方步步緊逼,中方繩子越收越緊。面對中國打出的“稀土牌”,美國確實急了,曾在全球瘋狂尋找“備胎”。
就像前段時間的格林蘭島一樣,格陵蘭島地下埋著3850萬噸稀土,占全球13%,尤其是制造導彈、芯片的“重稀土”,儲量碾壓美國本土。近日,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不顧歐洲多國反對,強行登上格陵蘭島,成為美國史上最高級別“不速之客”。短短幾小時后,特朗普高調宣稱:“美國必須100%得到格陵蘭”!格陵蘭人根本不買賬。 就在萬斯登島當天,格陵蘭新總理尼爾森怒斥:“我們絕不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首府努克千人游行,標語直指美國“殖民野心”。 丹麥首相更是放狠話:“格陵蘭不出售,丹麥主權不容侵犯 ”!
格林蘭島(資料圖)
而從國際關系來看,格陵蘭島是丹麥的自治領地,島上的居民有高度的自治權。丹麥外交部長曾明確表示,如果格陵蘭居民愿意,島嶼可以獨立,但不會成為美國的一個州。這種表態(tài)讓美國有些尷尬,但絲毫沒能阻止它對格陵蘭的覬覦之心。特朗普甚至公開表示,不排除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手段奪取格陵蘭島的控制權。這樣的言論,不僅讓國際社會愕然,也讓人看清了美國的真實意圖。不僅如此,格陵蘭島的地理位置也讓美國無法忽視。
除了格林蘭島外,烏克蘭也成為了美國目標,當基輔的談判團隊在鮑里斯波爾機場登上飛往華盛頓的專機時,他們攜帶的加密公文包里不僅裝著礦產協(xié)議草案,更承載著烏克蘭國家主權的終極考驗。美國商務部流出的協(xié)議文本顯示,美方要求獲得烏克蘭鋰礦開采權、稀土出口定價權及關鍵礦產專利優(yōu)先購買權,基輔經濟學院的地下防空洞內,烏政府正在用博弈論模型測算代價:接受美方條款可換取價值17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但將永久喪失對境內9.4萬噸鋰資源的控制權。
由此可見,美國的軍事霸權其核心是為了保障美國的能源霸權、美元霸權和科技霸權。現(xiàn)在擺在美國面前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中國目前控制全球60%的稀土開采和85%的加工產能,美國在未來越來越大概率撕破臉之前,急需稀土的多元化供應來源;另一個是俄羅斯在鈧、鏑等軍用稀土提純領域擁有專利壁壘,其北極礦區(qū)開發(fā)成本比美國本土低40%。對美國而言,只要是省錢的事,那所有的敵對都是不存在的。
從長遠看,這場博弈或將重塑全球資源競爭的格局。中國通過“稀土牌”展現(xiàn)的反制能力,不僅是對特朗普單邊關稅政策的回應,更是對美國乃至整個西方政治集團的一次戰(zhàn)略警示——在全球化的產業(yè)鏈中,西方嘗試維持的技術霸權若脫離資源根基,終將如空中樓閣。可以預見到,中國的反制必然會倒逼西方加速重構供應鏈,然而,稀土開采、精煉技術的滯后,與內部成本的高企,都決定了這一過程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