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很多人對李大釗的認知存在局限,覺得他只是在圖書館工作、寫寫文章,參與建黨后似乎就沒再有其他作為,便不幸犧牲了。
可要是真如此,從1921年建黨到1927年犧牲這段時間里,沒什么實際行動的李大釗,又怎么會擁有與陳獨秀齊名,“南陳北李”的崇高地位呢?
實際上,李大釗堪稱一位極具謀略與魄力的勇士,在那短短幾年間,他做了幾件意義非凡的大事,差一點就改寫了整個北方的局勢。
李大釗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與吳佩孚建立聯絡。
俄國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誕生。但蘇俄面臨著境外勢力的重重威脅,急需與周邊國家改善關系,以贏得休養生息的機會。中國作為東方大國,自然成為蘇俄極力爭取的對象。
為此,蘇俄在中國采取了三項重要舉措:助力中共建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建立聯系,還有結交北洋軍閥吳佩孚。
前兩項舉措比較容易理解,可為何要與吳佩孚結交呢?
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吳佩孚身為直系軍閥,勢力僅次于大總統曹錕。他手握數十萬兵力,盤踞中原地區,在北洋政府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在“五四運動”期間,吳佩孚曾發表通電,堅決反對簽訂《巴黎和約》,大力支持學生的愛國運動,這為他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不少人都視他為“救時之偉人”,認為他是北洋軍閥中具有人民立場的英雄。
蘇俄正是看中了吳佩孚的實力、立場和態度,而在蘇俄與吳佩孚之間牽線搭橋的關鍵人物,正是李大釗。
或許有人會疑惑,李大釗作為中共創始人之一,還是一位青年學者,他是如何與軍閥搭上關系的呢?
這其中有個巧合。李大釗在北洋政法學校求學時,結識了同窗白堅武,二人關系極為要好。
畢業后,李大釗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而白堅武則投身北洋政府工作,先后擔任馮國璋和江西督軍李純的秘書。
1922年,白堅武又被吳佩孚聘為政務處長,成為吳佩孚的首席智囊。借助這層關系,李大釗得以與吳佩孚直接交流。
當時,吳佩孚正謀劃武力統一中國,并打算整治北洋內部的梁士詒及其掌控的交通系勢力。
然而,武力統一需要周全的計劃,梁士詒和交通系控制著鐵路、航運、郵政以及交通銀行、金城銀行等眾多金融機構,實力雄厚。
吳佩孚深知,要完成這兩項任務,必須聯合強大的盟友,所以他也樂意與李大釗展開對話,期望李大釗能為他的武力統一計劃出謀劃策,同時借助工人運動清除鐵路上的交通系勢力。
就這樣,李大釗與吳佩孚初步建立了聯系。
李大釗愿意充當蘇俄的說客,但他的真正目的并非為蘇俄利益服務。他是想憑借蘇俄的背景接近吳佩孚,通過合作獲取吳佩孚的信任,進而在吳佩孚的勢力范圍內發展自己的革命組織。
1922年6月7日,李大釗與吳佩孚在保定會面,交談甚歡。
盡管吳佩孚因顧忌背后的英美金主,不愿與蘇俄緩和關系,但會談結束后,吳佩孚還是通電發表了“保護勞工”等政治主張,并允許李大釗派遣六名秘密探查員,在京漢、津浦等六條鐵路上開展工作。
李大釗則以學界名流的身份,在《努力周報》發表文章,支持吳佩孚的武力統一等政治主張,幫助吳佩孚營造輿論氛圍。可以說,除了完成蘇俄交代的任務,李大釗也達成了自己心中所想。
不久之后,李大釗領導的秘密探查員就協助吳佩孚清查了一批交通系官員,還在鐵路上成功組建了十六個由共產黨員領導的工人俱樂部。
此后幾年風起云涌的罷工運動,追根溯源,正是李大釗在保定的這次會談奠定了基礎。
李大釗做的第二件大事,是與馮玉祥建立聯系,并在其軍隊中發展革命力量。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任命馮玉祥為第三軍總司令,統兵出征。
但馮玉祥私下接受了奉軍張作霖送來的50萬銀元,隨后在前線倒戈,帶兵返回北京發動政變,囚禁了大總統曹錕,致使吳佩孚一敗涂地。
之后,馮玉祥和張作霖將下野多年的段祺瑞請出來,充當政治傀儡,還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企圖聯合直系、奉系和國民黨三方勢力,組建新的北洋政府。
當時,國共已經開始合作,許多共產黨員認為馮玉祥是封建軍閥,孫中山與他合作是同流合污,因此反對孫中山北上。
但李大釗卻認為,可以通過一些努力,讓馮玉祥成為一股獨立的革命力量,并在他的部隊中發展黨組織。
在這樣的背景下,1924年12月,李大釗通過關系與馮玉祥取得聯系,主動詢問對方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
馮玉祥知道李大釗與蘇俄關系密切,便直接提出希望得到蘇俄的裝備援助。馮玉祥提出這個要求,就意味著雙方有了合作的基礎。
于是,李大釗立刻以黨組織的名義向蘇俄請求援助馮玉祥的軍隊,并邀請蘇俄派人前來指導工作。
那時,蘇俄正因結交吳佩孚失敗而懊惱不已,聽聞馮玉祥愿意合作,頓時喜出望外。
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馮玉祥陸續收到了蘇俄提供的5.5萬支槍、6900萬發子彈、70門各類大炮、230挺機槍。
此外,蘇俄還派遣了軍事顧問,幫助馮玉祥創辦軍校和兵工廠。原本裝備落后的軍隊煥然一新,成為一支戰斗力強勁的勁旅。
與馮玉祥建立合作關系后,李大釗派遣王若飛、宣俠父、劉天章等共產黨員進入馮玉祥的軍隊。他們在軍中積極宣傳革命理論,組織俱樂部,發展黨員,對馮玉祥的軍隊產生了深遠影響。
就連馮玉祥自己都承認,他的軍隊戰斗力得以提升,是因為官兵們明白了要為窮苦大眾謀利益,要想革命成功,就必須打倒帝國主義,而這一切都得益于政治訓練。
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李大釗及其領導的黨員已經能夠直接掌控數千人的軍隊。
這些力量后來在楊虎城的軍隊中得以保存,成為西北紅軍的重要基礎,也為西安事變埋下了火種。
除了發展組織和軍隊,李大釗聯合馮玉祥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推翻張作霖的統治。
當時,北洋軍閥中的皖系和直系已經倒臺,奉系張作霖成為最大的軍閥勢力。
中共北方區委在《致中國國民黨黨員的公開信》中明確指出:必須全力以赴,形成反奉武裝大聯合,最終消滅奉系軍閥。
為實現這一目標,李大釗一方面秘密派遣黨員前往東北,與哈爾濱的黨組織取得聯系,組建東北國民自治軍司令部,在黑龍江和吉林地區發展武裝力量;
另一方面,通過地下組織推動奉軍將領郭松齡倒戈。計劃在郭松齡進攻奉天時,東北國民自治軍在黑龍江和吉林起義,南北夾擊,相互配合,一舉推翻張作霖,占領整個東北。
馮玉祥則負責牽制關內的軍隊,李大釗親自在北京發動群眾,推翻北洋政府。若這一計劃得以實現,東北和華北將連成一片,馮玉祥、郭松齡與李大釗相互呼應,再借助蘇俄的援助,足以讓中國黃河以北的局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以說,這個計劃宏偉且周密,如果成功,中國歷史或許會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但遺憾的是,日本在東北有著巨大的利益訴求。郭松齡起兵后,日本擔心東北局勢失控,便與張作霖簽訂了《日奉密約》。
當郭松齡的部隊抵達奉天城下時,日本關東軍從側翼發動攻擊。
郭松齡陷入絕境,被迫帶領衛隊突圍,最終被楊宇霆殺害,這一偉大計劃就此夭折,中國歷史也錯失了另一種可能。
1927年,張作霖以安國軍總司令的身份進駐北京。
4月6日,他派兵逮捕了李大釗。當時,李大釗聲名遠揚,各界人士紛紛展開營救行動。
然而,西方國家給張作霖的建議是可以處死李大釗,張學良和張宗昌也主張立即行刑,蔣介石更是給張作霖送去“速行處決,以免后患”八個字。
4月28日,張作霖動用絞刑,殘忍地殺害了李大釗等20名革命者。
從1921年建黨到1927年犧牲,李大釗做了許多影響深遠的大事,有些取得了成功,有些遭遇失敗,還有些當時看似沒有成效,卻在多年后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黨組織力量還較為薄弱的時期,李大釗憑借一己之力,撐起了北方革命的半邊天。
1949年,毛主席初入北京時感慨道:30年前,我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四處奔波,在北平遇到了李大釗同志,他是我真正的良師益友。如果沒有他的指引和教導,我真不知道自己會走向何方。
推薦《紅墻大事》
一本超級精彩的書 ——《紅墻大事》。
?這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和詳實的史料,帶我們走進那些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它猶如一扇時光之窗,讓我們得以窺見歷史風云背后的故事。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被書中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分析所吸引。作者以嚴謹的態度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和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