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在國際舞臺和國內政策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金正恩的領導下,這些變化不僅讓朝鮮的國際形象有所改觀,也讓金正恩本人的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要說這背后有啥大信號,其實早就有跡可循——經濟上搞改革、外交上玩開放,這兩大信號早就悄悄發出了。
朝鮮最近咋變了?
要說朝鮮這幾年有啥重大變化,那得從幾個大方向來看:經濟、外交、軍事,再加上國內政策。這幾個方面都動了刀子,動靜還不小。
朝鮮以前那套計劃經濟,大家都知道,硬邦邦的,啥都國家說了算,底下老百姓日子過得緊巴巴。但這幾年,金正恩開始松口子了。
咋松的呢?比如允許私人搞點小買賣,市場經濟的氣息慢慢滲進來了。
別小看這點變化,過去朝鮮人想都不敢想,現在街頭巷尾都能看到小攤販,賣點吃的、用的,生活氣息濃了不少。
還有,朝鮮開始使勁兒吸引外資。
以前這國家對外面的人和錢基本是關門謝客,現在不一樣了,金正恩親自推動搞經濟特區,想讓外國資本進來幫忙發展。
比如新義州、羅先這些地方,都被劃出來試水,擺明了是要跟國際接軌。
旅游業也跟著火了,像平壤、馬息嶺滑雪場這些地方,外國游客越來越多,朝鮮也靠這個賺了點外匯。
這不就是經濟改革的信號嗎?從死守老一套,到愿意試試新路子,這變化可不小。
外交方面,朝鮮以前給人的印象就是“刺頭”,跟誰都不太對付,特別是美國和韓國。但金正恩上臺后,畫風變了。
他開始主動跟外面接觸,最明顯的就是2018年那幾場峰會。
先是跟韓國總統文在寅握手言和,后來又跟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加坡見面,搞得全球矚目。
這事兒擱以前,誰敢想朝鮮領導人會跟美國總統坐一塊兒聊?
除了美韓,朝鮮還跟中國、俄羅斯這些老朋友加深了合作。中國是朝鮮最大的經濟靠山,俄羅斯也在能源上給不少支持。
朝鮮甚至還派人去參加國際會議,在聯合國啥的場合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這種從“老子不理你”到“咱聊聊吧”的轉變,妥妥是外交政策調整的信號。
金正恩用行動告訴世界,朝鮮不是只會關起門來玩核彈,也想融入國際社會,爭取點喘息空間。
這兩大信號,貫穿了金正恩的執政思路,也直接推高了他的地位。
金正恩地位咋就史無前例提升了?
金正恩的地位能到今天這地步,不是靠運氣,而是實打實干出來的。
他上臺的時候才20多歲,外界都覺得這年輕人能鎮得住場嗎?結果人家不僅鎮住了,還把自己的權力和國際形象玩出了新高度。咋做到的呢?
金正恩剛上臺那會兒,朝鮮內部可不平靜。老一輩的權力派系還在,他得趕緊把自己的位置坐穩。
怎么穩?一方面是鐵腕手段,把可能威脅到他的高層清理了一遍,比如處決了姑父張成澤。這招雖然狠,但效果立竿見影,內部沒人敢再跟他唱反調。
另一方面,他沒光靠高壓,還搞了點改革讓老百姓支持他。經濟上松綁,民生上改善,人民生活比以前好點,自然就覺得這領導人還行。
加上宣傳機器天天吹他“英明神武”,金正恩在國內的地位那是水漲船高,穩得跟鐵桶似的。
國際上,金正恩靠外交手段給自己加分。那幾次峰會可不是隨便玩玩的,每次露面都讓他在全球刷了一波存在感。
特別是跟特朗普見面,朝鮮領導人頭一回跟美國總統平起平坐,這事兒本身就夠震撼。外界一看,這年輕人不簡單,能跟大國領導人掰手腕,地位自然就不一樣了。
還有他的個人形象也變了。
以前大家覺得他就是個獨裁者,封閉又強硬,現在他主動對話、談和平,外媒都開始說他“靈活”“務實”。
這種形象的轉變,直接幫他在國際上站穩了腳,連帶著朝鮮的地位也跟著提升。
前面說的經濟改革和外交開放這兩大信號,不光是國家政策,也是金正恩地位提升的助推器。
經濟上搞活,證明他有能力帶國家往前走;外交上打開,說明他能跟國際社會玩得轉。這兩手抓得漂亮,內部外部都服氣,他的地位自然就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
兩大信號到底是啥?為啥說早就發出來了?
要說朝鮮變化的信號,最明顯的就是經濟改革和外交開放這兩大塊。這倆信號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是金正恩上臺后一步步鋪墊出來的。
經濟改革的信號其實從2010年代初就有了。金正恩2011年上臺,沒多久就推出了“6·28方針”,開始鼓勵私人經營,搞點市場經濟。
那時候雖然步子小,但方向已經定了——不能老靠計劃經濟,得讓市場活起來。后來,特區政策、旅游業發展、外資引進這些事兒接連上馬,信號越來越明顯。2018年他公開說要把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這不就是早就埋下的伏筆嗎?
為啥說早就發出?因為這些變化不是一天兩天能搞定的。市場經濟的苗頭、特區的試點,都是金正恩一步步試水的結果。
他心里清楚,朝鮮要想活下去,光靠老一套不行,得有點新花樣。
外交開放的信號也早得很。2018年的峰會雖然是大手筆,但之前就有鋪墊。比如2012年以后,朝鮮開始跟中國靠得更近,經濟合作加深。
2017年,金正恩在朝韓邊境放軟話,愿意談和平。這不都是在試探國際社會的反應嗎?到2018年跟美韓直接對話,信號徹底明朗化了——朝鮮不想老跟世界對著干,想找條出路。
這信號為啥早就有了?因為外交不是拍腦袋決定的,金正恩得先摸清外面的態度,再慢慢調整。早期的試探、后來的大動作,都是連貫的,說明他早就在盤算這盤棋。
朝鮮這一通變化,不光是自己家的事兒,還牽動了國際社會的神經。影響有好有壞,咱們得兩面看。
對朝鮮來說,經濟改革和外交開放帶來了實打實的機會。市場經濟一松綁,人民生活好點了,政權支持率自然跟著漲。
外資進來,旅游業火了,國家也有錢搞建設。外交上跟大國拉近關系,制裁壓力小了點,喘氣的機會多了。
但挑戰也不小。經濟改革要是管不好,可能會出亂子,比如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不穩。外交上要是跟大國談崩了,朝鮮又得回到老路上。
所以金正恩得小心平衡,既要往前走,又不能亂了陣腳。
國際社會這邊,朝鮮的變化讓地區緊張局勢緩和了不少。核試驗停了,導彈不飛了,韓國、日本這些鄰國松了口氣。
美國也覺得有機會談裁軍,省點心。和平的苗頭是有了,大家都樂意看到個穩定的朝鮮。
不過,疑心也沒散。有的國家覺得朝鮮這改革可能是“緩兵之計”,過幾年又翻臉。還有人擔心,金正恩開放是真心還是假意?國際社會對朝鮮的態度還是兩極分化,有人歡迎,有人觀望。
朝鮮這幾年真變了不少,金正恩的地位也確實到了前人沒到的高度。
經濟改革和外交開放這兩大信號,早就發出來了,現在看效果還不錯。
對朝鮮來說,這是發展的機會;對國際社會來說,這是和平的希望。
不過,路還長著呢,金正恩得穩扎穩打,國際社會也得給點配合。這事兒咋發展,咱們接著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