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九臺區紀家街道的雙杖子村,兩臺土豆播種機正穿梭在田間地頭,起壟、開溝、下種、覆膜、滴灌等工序一次性完成,科學播種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雙杖子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推廣“一茬土豆、一茬白菜”的輪作技術,如此歷時7個月的循環輪作,將農田高效利用起來,實現“一地雙收”,為農民拓寬增收渠道。
早在2022年開始,雙杖子村便開始探索發展陸地蔬菜輪作產業。起初,農民對這種新型種植方式認可度并不高,雙杖子村黨總支書記胡爽為此專門設置了5公頃的馬鈴薯白菜輪作示范田,進行集中連片精細化管理。“我們4月份就能開始種土豆,采用覆蓋地膜和淺埋滴灌技術,能讓成熟期提前,搶在7月份收獲,緊接著平整土地再種周期短、產量高、見效快的秋白菜。7月份下來的土豆正趕上市場的空當兒,趁著供應量變小的窗口期,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好行情能多賺不少錢。”胡爽介紹,經幾年的發展,村民們看到了成效,積極性也高起來了,多元的種植模式也為大家帶來了增收新靈感,目前輪作示范田面積已達到了30公頃。
“我們可以把土地流轉給村集體,村集體以每公頃超出市場價6000元的價格進行流轉,也可以在村里的技術幫助下自己種植,收入確實比以前多了不少。”村民趙洪義介紹,以前在自己的地里種植玉米,每公頃大概收入17000元,運用這項技術種植土豆白菜后,每公頃平均收入可達30000余元。
為了讓產品走得出去、走得更遠,胡爽想到了訂單農業的發展路徑。在他的溝通洽談下,村集體與企業以及市內超市簽訂了蔬菜訂單,開展深度合作,積極搭建“品種優良、規模種植、輻射帶動、訂單回收”的一條龍服務平臺,為企業供應農副產品及生產加工原材料,企業會按照不低于市場的價格收購,為集中上市的蔬菜打開了銷路。
今年,雙杖子村土豆產量預計達到2100噸,白菜產量預計達到2000噸。下一步,雙杖子村將進一步擴大馬鈴薯白菜輪作田面積,與更多企業深入洽談合作、簽訂訂單,持續帶動全村發展蔬菜產業,讓土豆變身“金豆”,撐起百姓“錢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