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針對城鎮住宅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隔聲效果差、廚房衛生間串味、屋面及管道滲漏等群眾反映強烈的質量問題,部署開展重點整治工作,旨在通過全鏈條監管提升住宅品質,切實回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住房的需求。
通知要求各地督促建設、設計、施工等參建單位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明確自《住宅項目規范》實施之日起,新建住宅工程須全面執行隔聲、防串味、防水等新標準。針對部分設計單位以“優化設計”名義降低標準、施工單位違規操作等問題,強調嚴禁變相降標和違規施工,同時鼓勵地方結合實際細化技術措施,確保標準落地見效。
在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環節,隔聲、防串味、防水被列為核心審查內容。其中,隔聲設計需兼顧主動降噪與被動隔聲措施,防串味設計重點審查地漏、排煙道、排水管道存水彎等關鍵部位的細化方案,防水設計則遵循“防排結合、以排為先”原則,嚴查排水與防水措施的完備性。通知明確,經審查合格的施工圖不得擅自修改,確需調整的須重新報審,從源頭杜絕設計缺陷。
針對劣質建材流入工地問題,通知要求嚴格執行“先檢后用”制度,推動檢測機構現場隨機取樣,嚴禁虛假送檢。特別針對門窗、地漏、防水卷材等關鍵材料,要求參建單位提高抽檢比例:外窗需檢測對角線尺寸、型材壁厚、氣密性等性能;地漏重點核查材質、水封深度及密封結構。檢測不合格的建材須立即清退,從材料端筑牢質量防線。
在工程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須組織隔聲、防串味、防水等實體性能專項檢測。其中,隔聲檢測覆蓋門窗、分戶墻空氣聲和樓板撞擊聲;排煙道系統需進行氣密、通風動力及風帽避風性能測試;防水檢測兼顧防水與排水效果。檢測結果將納入《住宅質量保證書》,作為住宅交付的重要質量憑證,切實保障購房者知情權。
各地將開展設計、材料、施工、驗收全流程監督檢查,建立“市場與現場”聯動監管機制。對偷工減料、不按圖施工、造成質量事故的責任單位和個人,依法從嚴查處,實施資質資格限制、信用懲戒及市場禁入等措施,并及時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強大震懾。
通知強調,地方政府需壓實屬地責任,加強科技支撐,針對本地住宅質量問題成因開展技術攻關,推廣惠民實用技術。同時,樹立“交付即合格”理念,通過宣傳好經驗、好做法,營造全社會關注住宅質量、共建高品質住房的良好氛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