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承認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有江表十二虎臣的人,開始否認蜀漢有“五虎大將”,這么明顯的雙標,目的實際是要把趙云跟關羽、張飛、馬超、黃忠拉開檔次——否認一個近乎完美的武將,在某些人眼里也是成就,他們寧肯把在《三國演義》中沒有出現、在《三國志》中只有一句話記載的陳到捧上天,也要把趙云踩在腳下。
所謂“五子良將”,在語法上根本就說不通,但《三國志》確實是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合為一傳,程普、黃蓋等十二人合為一傳,所以五子良將和江表十二虎臣之說也算歷史依據,但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合為一傳,他們卻不承認蜀漢有五虎大將了。
在《三國志》中,關張馬黃趙傳還在龐統法正傳之前,僅在諸葛亮之后,這就足以證明這五位大將在蜀漢的地位了——古人修史,本紀按時間順序,列傳同時代的人按官職和歷史影響排序,是慣用的規矩。
作為蜀漢集團最重要的武將,在劉備入川后分別為四方將軍和中護軍,這五人的地位不言而喻——有人說趙云的中護軍是劉禪封的,那顯然是不懂古文和史書中官職變遷的記錄方式。
《三國志·卷三十六》的趙云的官職記載是這樣的:“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懂古文的自然知道趙云“為”中護軍、征南將軍不是剛晉升的,“遷”鎮東將軍才是那年新變化的職務。不懂古文且以黑趙云為能事的,怎么解釋都沒用。
但即使不懂古文,也會知道漢朝的將軍級別和職能,在《漢書》和《后漢書》中有明確記載:“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后、左、右將軍。前、后、左、右雜號將軍眾多,皆主征伐,事訖皆罷。前后左右將軍,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綬。漢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四征,魏武帝(曹丕追尊曹操為魏武帝,實際上曹操活著的時候,最高官爵是丞相、魏王)置,秩二千石。黃初(魏文帝曹丕的第一個年號)中,位次三公。”
我們再看看三國時期誰當過征南將軍和鎮東將軍:“建安元年二月,天子拜太祖(曹操)建德將軍,夏六月,遷鎮東將軍,封費亭侯。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建安十三年,(曹操)以仁(曹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建安二十三年,復以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
曹操和劉備在同一年先后擔任鎮東將軍,曹仁在曹營地位僅次于夏侯惇,趙云先為征南將軍后為鎮東將軍,他的中護軍一職,更是了不得。我們細看劉備稱王稱帝時對五虎大將的官職任命,就會發現這五人中有三位是實權派,另外兩位基本就是臨時工或口惠而實不至的“虛職遙領”。
在劉備集團,關羽無疑是劉備之下第一實權派:假節鉞前將軍董督荊州事,那就是有征伐之權的代理荊州牧,殺糜芳那樣的大將,也可以“先斬后奏”。
關羽活著的時候,官爵一直比諸葛亮高,劉備活著的時候,并沒有按照漢武帝定的“拜相即封侯”的規矩來,既沒有給諸葛亮封侯,也沒讓他開府治事,也就是不能自稱“孤”,也沒有自己的人馬班子,直到劉禪繼位,諸葛亮才有了自己的衙門,并且可以對下屬稱“孤”了。
劉備稱帝后,任命諸葛亮為不開府無爵位的丞相,同時封張飛為西鄉侯、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馬超為斄鄉侯、驃騎將軍領涼州牧。
按照字面理解,或者用漢武帝時期的官職來套,好像是馬超的地位高于張飛,但是細看一下就會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兒:車騎將軍是常設官職,驃騎將軍自霍去病之后,漢朝數百年再沒封過驃騎將軍,兩漢中間王莽建立的“新朝”倒是封了一個,那就是王莽堂弟王順,而車騎將軍卻一代一代不曾斷檔。
蜀漢的驃騎將軍先是馬超后是李嚴、吳班,車騎將軍先是張飛后是吳懿、張翼、廖化、夏侯霸, 曹魏也封過驃騎將軍曹洪。
李嚴是諸葛亮重點防范的對象,曹洪跟曹丕也不對付,這兩個驃騎將軍的日子都不好過。
車騎將軍和驃騎將軍都是名號,要看張飛馬超誰有實權,還得看他們另外的職務:張飛領司隸校尉,張飛遇害后,司隸校尉由諸葛亮自己領了;馬超領涼州牧,卻一天涼州都沒管過,就跟曹操封劉備左將軍領豫州牧一樣,完全是虛的。
司隸校尉的職權,在《后漢書·百官志》中有明確記載:“司隸校尉一人,比二千石。職在典京師,外部諸郡,無所不糾。封侯、外戚、三公以下,無尊卑。持節,掌察舉百官以下,及京師近郡犯法者。 ”
司隸校尉有點像明朝的“錦衣衛”或清朝的“九門提督”、直隸總督,卻又不完全一樣,但不管怎么說,司隸校尉都是妥妥的實權派,要不然諸葛亮也不可能以丞相之尊親自兼任。
四方將軍不是漢朝常設官職,有時候只有前后,有時候只有左右,每個準譜兒,說白了就是個無定制的臨時工,設與不設,全看情況是否需要,而中護軍或護軍將軍,那可是必須由帝王的心腹嫡系才可以擔任的,是名字不響亮,但實權大得驚人的重要位置。
漢末三國時期有名的中護軍(原名護軍,被“漢丞相”曹操改為中護軍,劉備和孫權也沿用了這種稱呼,后來曹魏又改成了護軍將軍),那就應該是東吳的周瑜、曹魏的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了。
中護軍的權力有多大,《魏略》和《通典》均有明確記載,護軍是個肥缺,蔣濟當中護軍的時候,就沒少明碼標價出售牙門將(牙門將軍下屬武館)和“五百人督”的管帽,司馬懿為此還跟他開過玩笑:“護軍之官,總統諸將,主武官選。前后當此官者,不能止貨賂。故蔣濟為護軍,時有謠曰:‘欲求牙門,當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司馬宣王與濟善,聞此聲以問濟,濟無以解之。及夏侯玄代濟,故不能止絕人事(免不了收禮)。及晉景帝(司馬師)代玄為中護軍,整頓法分,人莫敢犯者。景帝為中護軍,作選用之法,舉不越功,吏無私焉。”
趙云清廉自守,劉備看重的就是趙云的忠誠與“嚴重”,所以才封他為中護軍,主管武將的考核升黜。
關羽張飛趙云都有兵有權,馬超的驃騎將軍不常設,涼州也不歸劉備管,所以馬超在蜀漢只是個邊緣化的招牌而已,他舉報彭羕背后罵劉備,也是憂懼之中的自保:“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于是收羕付有司。”
彭羕被抓的時候,張飛還活著,那么“辦案”的人,不是張飛就是趙云,彭羕給諸葛亮寫信辯白乞命,也沒好使。
趙云管考核,張飛管糾察,關羽坐鎮一方,劉備的用人之術果然高明,他晾曬馬超,也沒有重用黃忠:黃忠只是后將軍、關內侯——后將軍沒有“兼職”的話,就是個高級打手,關內侯比亭侯還差一級。
黃忠并沒有跟關羽戰長沙,他在跟隨韓玄投降劉備之前,已經投降曹操了:“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
黃忠在劉表軍中的地位并不高,在曹操那里也算臨時工——“假行”還沒有轉正,就又投降了劉備,劉備雖然封其為后將軍、關內侯,但卻沒有讓他鎮守一方,而且黃忠在受封后第二年就病死了,根本就沒趕上劉備稱帝,這個“臨時工”的“工齡”實在是不長。
看了劉備給“五虎大將”的分工或封賞,讀者諸君肯定會感佩其識人之明,這也給讀者諸君留下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如果按親近信任程度及實際權力排名,蜀漢五虎大將應該是關、張、趙、馬黃,還是關、張、馬、黃、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