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校媒記者 杜奕燔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瑤 記者 任明超)手持金箍的孫悟空、憨態可掬的唐仕女、精致可愛的小動物......在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的河南展區,汝窯、鈞瓷、絞胎瓷、唐三彩四大國家級非遺技藝亮相,勾勒出傳統工藝與當代創新的交融圖景。古老窯火在消博會的平臺上,正由青年續寫新的故事。
4月17日,消博會向社會觀眾開放的第一天,記者來到消博會河南展廳,“進窯一色,出窯萬彩”的鈞瓷在門口一下抓住了消費者們的注意。而該技藝的傳承人、00后青年任信光就靜靜地坐在展臺的一旁。“我的爺爺就是干這一行的。”任信光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他并不喜歡做鈞瓷,“我本身喜歡畫畫,以前也沒有想過自己會從事這個行業,但長大之后,我就知道這個是責任,我應該去做,其實就是這么簡單。”
記者拿起展區上的小兔子時,原本有些靦腆的任信光也“健談”了起來,“你看這里兔子耳朵其實是削得非常精致的,但燒制的時候,在高溫下釉的流動性就可能會導致耳朵的形狀與預想的不同。”他特地拿起一旁的瓷器碎片,仔細講解起為何瓷器不同部位的釉厚度不同,“我覺得我有責任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他堅定地表示。
鈞瓷展臺上的茶具以及小兔子。杜奕燔/攝
緊靠鈞瓷的展廳上,花紋華麗的絞胎瓷引得許多消費者駐足觀看。這項始于唐代、以“內外通透”為特色的技藝,經青年設計團隊創新,將傳統席編紋、羽毛紋融入茶器、首飾盒等設計。“現在的團隊年輕人比較多,工廠里一半以上都是80、90后。”展臺負責人、絞胎瓷縣級非遺傳承人柴歡向記者介紹,身為90后的他,大學學習的是體育新聞專業,但受到父親的影響,他畢業后選擇了傳承絞胎瓷這門技藝,“這個工藝比較特殊,也非常好看”,絞胎瓷也吸引了很多當地大學生前往工廠體驗非遺技藝,在這次消博會上,這些出自年輕團隊的瓷器也收到了消費者的歡迎,“我們一上午就賣出了十套定制茶具套裝”。
絞胎瓷縣級非遺傳承人柴歡正在絞胎瓷展臺展示產品。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瑤/攝
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這些傳承千百年的技藝一直在探索新的出路,以青年團隊吸引年輕消費者。“去年趁著《黑神話:悟空》的大熱,我們特地推出了以孫悟空為原型的瓷器作品,吸引了很多年輕消費者。”這已經是汝瓷第五次來到消博會,河南省廷懷玉青白胎瓷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張延鴿向記者介紹,為了能讓素雅的汝瓷重煥新生,如今工匠們會將描金工藝、裱花工藝等與汝瓷相結合,并將卡通人物作為釉上彩的紋樣,“我們還會和一些設立對口專業的高校以及中專合作,請學生到工廠進行實習,讓新鮮的血液進入行業。”
汝瓷展臺上,工作人員正在向觀眾介紹展品。杜奕燔/攝
在展臺的最右側,憨態可掬的唐三彩仕女正“排隊”迎接消費者們的目光。唐三彩展臺的講解員胡靜波向記者介紹,如今他所在的企業分為“傳統古法工藝”和“文創產品”,其中文創產品的設計制作團隊的十幾名員工,基本都是85后、90后,“文創團隊的年輕人會根據出土文物進行文化創新,比如‘小胖妞’‘小胖馬’等產品,吸引年輕消費者。”
唐三彩展臺上的文創類產品。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瑤/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