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外賣、節食、不規律作息……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常態。為了給身體補充必需的營養,不少人將復合維生素視為“健康保險”。然而,這種做法是否真正有益于身體健康?云南大學附屬醫院臨床藥學部主管藥師王梓表示,長期過量補充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隱患,吃好每一餐飯才是攝取多種維生素的最好方式。
這些情況下可能適得其反
“維生素D缺乏被WHO列為‘沉默的流行病’,不僅影響鈣的吸收,最新研究更揭示其與免疫力、情緒調節密切相關;而B12缺乏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神經損傷……”王梓介紹,多種維生素對身體健康必不可少,但它們并不會直接對疾病產生治療作用。而且,復合維生素中含有的多種物質,包括電解質和微量元素,其配方基于整個人群的“平均需求”,但實際上不同體重、性別和身體基礎條件的人群營養素需求存在差異,這些都被忽視了。尤其是特定疾病患者,如腎病患者其實應該謹慎補鉀,甲亢患者需要控制碘的攝入,以上情況隨意補充復合維生素可能適得其反。
“有人服用復合維生素一段時間后,覺得效果不明顯,就自行增加劑量,最后甚至達到了標準劑量的8倍,導致器官功能受損。”王梓強調,脂溶性維生素A/D/E/K會在體內蓄積,長期過量使用可能引發器官損傷,即使是水溶性的維生素B族和C,過量攝入也并不安全,同樣會導致中毒或影響其他藥物的作用。
哪些人群容易缺乏維生素
“復合維生素,這種人工合成的營養素吸收率僅為天然食物的30%~50%,無法完全替代我們的天然食物。”王梓認為,如果我們日常能做到均衡飲食,其實可以攝入大多數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
他介紹,飲食結構單一的人群更容易缺乏特定的維生素,例如,全素食者容易缺乏維生素D和鐵;蔬菜水果攝入不足的人群容易缺乏維生素C;以精米白面為主食且依賴咖啡的人群,容易缺乏B1、B2和葉酸;日均日照不足1小時的人群,維生素D缺乏率達76%(中國疾控中心2022數據)。此外,長期服用二甲雙胍的人群容易缺乏維生素B12,長期酗酒的人容易缺乏維生素B1。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維生素缺乏呢?王梓表示,如果你經常發生口腔潰瘍,可能提示B2缺乏;夜間視力下降則可能提示維生素A不足;易疲勞可能提示缺鐵或B族維生素……但這些癥狀不一定是維生素缺乏所致,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最科學的方式是通過正規醫院的檢測,可以獲得準確的維生素D、B12等指標情況。
補充維生素建議這么做
長期服用復合維生素有健康風險,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安全補充呢?醫生也給出了幾點建議——
維持健康的飲食結構。根據國家膳食指南推薦,每天攝入不少于12種食物,每周攝入不少于25種食物。上班族應注意科學飲食,盡量以天然食物代替精加工食品或膳食補充劑,如用混合堅果代替薯片、自泡茶代替奶茶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堅持運動,尤其是戶外有氧運動,每周不少于150分鐘。此外,多培養業余愛好,以緩解工作壓力。
定期評估自身營養狀況。可前往專業機構或醫院進行營養狀況測定,在醫生指導下針對性地補充所缺營養素,選擇單一成分的補充劑進行補充。
開屏新聞記者 閔婕
一審 顏媛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何丹
終審 編委 陳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