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何國惠被確診為胃癌,面對西醫手術的高風險與不確定性,她和家人毅然轉向中醫治療。令人驚喜的是,經過數年中藥調理,她的身體逐漸康復,甚至能夠從事體力勞動,完全看不出曾是一位癌癥患者。如今,年近九旬的她依然精神矍鑠,并在2024年登上抗癌明星交流會的舞臺,分享自己的重生經歷。
確診胃癌,西醫治療陷入困境
2016年10月,何國惠因長期胃痛難忍,在女婿的陪同下前往縣醫院檢查,胃鏡結果直接指向胃癌。面對這一噩耗,家人迅速將她轉至鄭州的多家三甲醫院,包括河南省腫瘤醫院、省人民醫院等,希望能找到最佳治療方案。然而,不同醫生的意見卻讓一家人陷入迷茫——有的建議立即手術,有的推薦放化療,而一位主任醫師更是直言:“手術風險太大,可能加速病情惡化,不如順其自然。”
這番話讓何國惠的女兒當場落淚,而何阿姨自己雖未被明確告知病情,但從家人的反應中,她早已心知肚明。“他們回來都瞞著我,說話時眼淚止不住,我就猜到是重病。”回憶起初診時的絕望,她仍感慨萬千。
絕處逢生,中醫帶來轉機
就在全家人陷入無助時,何國惠的大舅提議嘗試中醫治療。抱著最后一線希望,他們第二天便前往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求診。2016年11月18日,何阿姨首次服用中藥,短短20天后,她的癥狀明顯改善——打嗝減輕,心慌、乏力的感覺逐漸消失,體力也慢慢恢復。
堅持用藥數月后,何國惠的身體狀況持續好轉。到2019年,她已能挑水澆菜,甚至參與淘沙工作,賺取收入。2021年復查時,她每天步行兩里路接送孫輩上學,閑暇時仍堅持勞動。女兒笑稱:“以前她還能撈沙子,后來河里沒沙了,就改去采茶。”這種旺盛的精力,完全顛覆了人們對癌癥患者的傳統認知。
抗癌明星,傳遞希望
2024年4月,何國惠受邀參加“鄭州希福中醫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并在開封站活動中分享了自己的抗癌經歷。站在臺上,她精神飽滿,聲音洪亮,完全看不出曾是一位被西醫判定為“難以治療”的胃癌患者。她的故事不僅鼓舞了其他病友,也讓更多人看到了中醫在腫瘤治療中的獨特價值。
結語:生命的選擇與堅持
何國惠的康復并非偶然,而是中醫整體調理與患者堅定信念共同作用的結果。面對癌癥,西醫的激進治療或許適合部分患者,但對高齡或體質虛弱者而言,中醫的溫和調理可能提供另一種生機。何阿姨的故事證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希望依然存在——關鍵在于不放棄任何可能,并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之路。如今,年近九旬的她依然勞作不息,用行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真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