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產(chǎn)從業(yè)20年,通曉業(yè)內(nèi)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zhàn)經(jīng)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很多人都知道宋朝城市化率在當時世界第一,東京汴梁無比繁華,人口達到百萬以上,所以才留下了清明上河圖+東京夢華錄。
對了,前天我寫了幾句《東京夢華錄》,結果有鍵盤俠罵我竟敢跪舔日本?我是真懵了,只好回復他:大哥,這個東京是北宋都城開封府,也叫汴梁。
但問題也來了,開封為什么要叫“東京”?因為北宋實行“四京制”,東京開封為首,陪都是西京河南府(洛陽),然后是南京應天府(商丘)+北京大名府。城市化率都非常的高,甚至比1000年后的民國都要高。
那問題又來了,北宋百姓為什么都要到大城市來?在“積貧積弱”的背景下,怎么還能保持城市繁華啊?
道理其實很簡單,宋朝的繁榮是畸形的,是權貴階層無比富貴,而底層百姓被搜刮的死無葬身之地,否則宋朝能成為農(nóng)民起義最頻繁的朝代嗎?
記住了,在古代如果生產(chǎn)力沒有大幅提升,那城市的人口越多,說明從農(nóng)村榨取的財富也就越多,否則權貴和城里人吃什么+錢從哪兒來?
宋朝不僅是“高薪養(yǎng)廉”到變態(tài)的朝代,也是民間“生子不舉”最嚴重的時期。生子不舉,就是生了孩子不報戶口,直接就給弄死了,甚至是易子而食。
能理解為什么在宋朝有最多的“埋兒孝母”的記載嗎?就因為百姓太苦了,糧食根本不夠吃,養(yǎng)活了老媽就必須弄死孩子。否則如果留下孩子,那老媽就只有兩條路,一自殺,二改嫁,但改嫁=為奴,請問怎么選?
那在這種背景下,城市的繁華是怎么形成的,城里人的大部分不也是平民嗎?
說的對,在任何一個經(jīng)濟體之中,底層永遠占大多數(shù)。但底層也是分級別的,宰相的門房七品官,古代大城市的底層也能抵上農(nóng)村富農(nóng)了。
當年有個說法,說開封看城門士兵的生活,強于同時期歐洲小國王。這還真不是夸張,因為當時的德意志就有幾百個小國呢,規(guī)模其實就是村子。《格林童話》里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主和王子啊?因為王子就相當于咱們的村長傻兒子,公主更是柴火妞兒。
那東京開封作為北宋都城,即便是底層百姓,收入和生活都是要高于鄉(xiāng)村小地主的。這一直到民國都是這種情況,軍閥混戰(zhàn)時河北小地主到北京避難,發(fā)現(xiàn)連車夫的日子都比他講究,天天刷牙+隔幾天就能吃頓肉,簡直不要太瀟灑了。這一是因為城市的整體收入高,導致車夫也能湊合活著,二是消費觀念導致的,有錢就敢花。
其實就跟現(xiàn)在某些人不理解歐美似的,怎么同樣都是底層,他們的收入就比咱們高,而且還過的瀟灑。其實未必是真有錢,而是發(fā)展早+底子厚,“滴涓效應”導致底層也能吃剩兒,也就養(yǎng)成了消費習慣。
北宋的城市化率也是這種情況導致,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房產(chǎn)稅”。或者說是“財產(chǎn)稅”也行,反正就是向農(nóng)民收稅+徭役,導致但凡有點兒家產(chǎn)的就只能套現(xiàn)逃亡,不得已的向一層層的城市匯集。
最窮的農(nóng)村跑到富裕點兒的,然后再跑到縣城,最后那些財主就都聚集到都城了,也就造就了開封的畸形繁榮。
宋朝是歷史上收稅最狠的朝代,沒有之一。尤其是趙家人不僅收人頭稅,還加征了財產(chǎn)稅。財產(chǎn)計價以房子和土地為主,再加上牲畜+農(nóng)具和糧食的價值,后來甚至瘋狂到連鍋碗瓢盆都給估價,而且還往高了估。
為什么這么狠?就因為逃亡的富戶越來越多唄,只能更加殘酷的壓榨還沒跑的。宋朝把百姓按財產(chǎn)分成九級,一到收稅的時候就先找最有錢的來攤派徭役。然后最有錢的就受不了了唄,趕緊賣房賣地的逃亡,跑到富裕的地方。在那里他們就不是最有錢的了,也就避免了被過度盤剝,至少不是第一批。
就算農(nóng)村當?shù)刂鞯模搅碎_封也只不過是個做小買賣的底層,甚至是成為權貴的家奴。那點兒財產(chǎn)根本排不上號,差役們也就不在乎了,從而能躲過一劫。
當然,最最有錢的都是權貴階層,按道理他們是應該交稅最多的。但是別忘了,這是在古代啊,甭說權貴了,連有功名的讀書人都是有免稅特權的。再加上他們都有深厚的人脈,自然就有避稅手段了唄。
所以在任何朝代,最受壓迫和盤剝的永遠是底層百姓。還是崇禎皇帝說的好:國家缺錢,只能再苦一苦百姓了。
所以知道北宋的都城和大城市都為什么繁華+城市化率高了吧?不僅是經(jīng)濟發(fā)達,而且還疊加了避稅的無奈,有點兒資產(chǎn)的只有跑到大城市才能保住部分財產(chǎn)。
這就跟某些國家的房產(chǎn)稅似的,理論上都是向本地房子最多+房產(chǎn)價值最高的家庭征收,然后每人再給幾十平米的免征面積。
但是,在開征之后會發(fā)現(xiàn),很多當?shù)氐挠绣X人紛紛把房子賣掉,然后想方設法的去更大的城市買房。他們在小城市算高富帥了,但到了大城市頂多是普通中產(chǎn),甚至還是底層呢,自然也就能合理避稅了。
但這后果是什么?是小城市越來越蕭條,而大城市越來越繁榮,直到達到臨界點,才能進入相對平靜期。但此時的大城市則抽干了小城市的營養(yǎng),小城市再也沒機會追趕了。
這世界永遠是一個又一個的輪回,太陽底下就沒有新鮮事兒。你覺得是新鮮事物,其實在古代早就發(fā)生過N輪了。歷史雖然從來都不會簡單的重演,但就是能一次次的合拍……
關注“章哥說買房”公共號,有房產(chǎn)相關問題可以向我提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