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2017年7月,富士康高調宣布將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百億美元建廠,一度被稱為“美國制造業回歸”的樣板工程。
取材網絡
然而七年過去,昔日的豪言壯語漸成泡影,工廠荒草叢生,承諾的就業崗位遙遙無期。
這場當初轟動全球的大投資,怎么會演變成一地雞毛?
從19世紀開始,美國的收割機、福特汽車、波音飛機等工業產品受到世界各地的歡迎,從歐洲的奧斯陸到非洲的卡薩布蘭卡,到處都能看到美國制造的產品。
正如美國學者懷特在《美國的興盛與衰落》中所寫的那樣,美國制造曾經是國家驕傲的象征,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取材網絡
過去的輝煌與現在富士康工廠的蕭條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地說明了美國重振制造業的強烈愿望和面臨的巨大挑戰。
近四十年,全球化和產業轉移導致美國制造業逐漸走下坡路,工廠倒閉,工作機會減少,工業生產下滑,歷屆政府都面臨這些難題。
取材網絡
波音飛機過去很令人驕傲,但近些年事故頻繁發生,這給美國制造業敲響了警鐘。
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都把重振美國制造業當成重要任務,試圖改變這種局面,他們推出各種政策和計劃。
即使當時,奧巴馬提出了重振計劃,可特朗普不顧財政壓力,推出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還推動法律保護美國制造業,提倡購買美國貨。
在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都認為重振制造業很重要,這實屬罕見,也表明大家都很著急,都擔心美國制造業的下滑。
取材網絡
但是,想恢復以前的制造實力,困難重重,不是說說那么簡單。
富士康的例子就很能說明問題,當初他們承諾要把制造業帶回美國,但實際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證明了口號喊得響,不代表事情就能順利完成。
2017年7月,富士康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協議,承諾在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建設液晶面板工廠,目標是創造13000個就業崗位。
威斯康星州為了吸引富士康,大手筆提供了3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等各種鼓勵政策,相當于每個新增崗位補貼超過23萬美元。
取材網絡
當地政府也額外投入了7.64億美元,用于改善道路和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為了給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項目讓路,甚至拆除了100棟房屋。
特朗普總統親自參與了與郭臺銘的談判,對富士康在美國建廠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他認為這是“美國工人和美國制造業偉大的一天”,預示著美國工人將再次展現卓越,美國制造業也將迎來繁榮。
取材網絡
那時候,富士康的老板郭臺銘也很有信心,跟特朗普一起憧憬著美好的前景,希望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建一個世界頂尖的10.5代液晶面板廠。
當時的州長沃克也覺得這事兒靠譜,覺得這是“百年一遇的好機會”,能讓威斯康星州像硅谷之于舊金山那樣牛氣。
2018年6月,奠基儀式搞得特別隆重,特朗普帶著副總統、眾議長等一幫大人物親自跑來站臺。
從2019年開始,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的項目問題不斷涌現,供應鏈遭遇困境,威斯康星州缺乏相關產業配套,導致富士康的零部件需要從外地甚至墨西哥進口,顯著增加了液晶面板的生產成本。
在中國長三角地區,富士康只需在500公里范圍內就能完成90%的供應鏈采購,這與美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人力資源不足,即使富士康提供了15美元每小時的薪資,仍然難以招聘到足夠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取材網絡
美國制造業的平均時薪高達37美元,相比之下,富士康的薪資對美國工人缺乏吸引力,導致富士康不得不從中國派遣工程師來維持工廠運轉。
全球面板產業也開始衰退,富士康被迫將原計劃的10.5代液晶面板廠縮小為6代產線。
甚至最終轉向組裝咖啡自動售貨機等低端產品,投資和就業目標也大幅降低。
取材網絡
郭臺銘在公司內部會議上抱怨:“在美國,根本招不到員工!”道出了美國制造業面臨的深刻困境。
威斯康星州新州長,民主黨的托尼埃弗斯,認為富士康沒完成招聘目標,不打算給之前承諾的30億美元補貼了,要重簽合同。
當時,特朗普想挽回局面,私下見了郭臺銘,還在推特上說“和我說完話,富士康就有好消息了”。
取材網絡
但他可能想多了,最后富士康承認在美國電視市場不行,競爭不過別人。
這也證明了美國前財長耶倫的看法,她覺得特朗普讓制造業回美國的路子行不通。
現在,微軟花了5000萬美元買了富士康園區一塊地,打算建個大型數據中心,富士康的美國工廠最后成了微軟的數據中心,這對特朗普的“制造業回流”計劃無疑是又一次嘲諷。
富士康在美國的失敗并非偶然,過于依賴全球供應鏈,對美國本土的實際情況也存在誤判。
雖然郭臺銘曾說過“是富士康給大陸上飯吃,大陸離不開富士康”。
取材網絡
但事實證明,離開中國完整產業鏈的支持,富士康在越南、印度、美國等地都難以成功,無法維持其現在的規模。
從產業角度來看,美國制造業空心化嚴重,產業鏈配套不足,熟練工人也比較短缺,這些都阻礙了制造業的發展。
取材網絡
制造業崗位減少,主要是因為自動化取代了人工,而不是貿易逆差,很多美國人即使想回到制造業,也難以勝任。
蘋果公司CEO庫克曾感慨:美國模具工程師稀缺,可能開會都坐不滿一間屋子,而中國工程師數量龐大,能輕松填滿多個足球場。
政府補貼只能解一時之急,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制造業的結構性問題,政策變化也讓企業投資時有所顧慮。
相較于中國完備的工業基礎,美國制造業的不足之處更為突出,產業發展面臨更多挑戰。
美國制造業想要重新強大起來,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富士康就是一個提醒,說明制造業回歸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實現的。
我們需要認真面對現實,解決那些隱藏得很深的問題,并且制定一個長期的發展規劃。
取材網絡
不能光靠政府給錢,或者在宣傳上做文章,這樣是沒法真正讓制造業復興的。
美國制造業能否東山再起,重新回到過去輝煌的時代?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這不僅僅需要美國政府和企業一起想辦法、出大力,更要看到全球經濟的變化和各國之間的合作。
全球經濟大環境的改變和各個國家之間的互相配合,都至關重要,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參考信源
中國新聞網2017年7月27日——富士康正式宣布在美投資100億美元建廠
新浪財經2025年4月14日——“世界第八大奇跡”爛尾,特朗普的“關稅夢”碎
觀察者網2024年5月11日——"富士康美國建廠是騙局,特朗普挖坑給自己跳"
鳳凰衛視2025年4月17日——鳳凰記者探訪富士康美國工廠:大片土地閑置,主干道封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