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中方警告,澳大利亞總理態度強硬,誓言若中企不賣,將強制收回港口。
據俄媒報道,近日,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表示,澳政府正在努力收回租給中國嵐橋集團的達爾文港。阿爾巴尼斯承諾,“將把達爾文港收歸澳大利亞所有”。他還表示,澳政府計劃與現有和未來的港口運營商,以及北領地(即澳大利亞自治領地)政府合作,以實現這一目標。
日前,中國嵐橋集團表示,達爾文港不會出售。
據悉,阿爾巴尼斯在擔任反對黨領袖期間,曾批評時任政府決定將港口租給一家中國公司。其實,早在2022年的競選活動上,阿爾巴尼斯就承諾重新審查達爾文港租約條款:若其不符合澳大利亞利益,則將予以終止。而在2023年10月澳方又回應稱,不在尋求終止協議,認為“沒有必要修改或廢除港口租約”。
從澳大利亞政府反復無常的表現來看,其想要與中企“毀約”的想法,可能是受到“外力”的影響。資料顯示,嵐橋集團于2015年以5.06億澳元(約合3.2億美元)的價格,獲得達爾文港99年租約。根據租約條款,該公司須自費對港口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升級和擴建,建造泊位和卸貨碼頭,并加深港口航道。
而自從中澳簽署該合約后,美國就一直敦促澳大利亞“重新考慮”這一決定,并對中方表達出所謂的“擔憂”。鑒于長時間的施壓,阿爾巴尼斯2022年5月上臺后曾承諾廢除租約,而在經過一系列審查后,澳方又決定不再干涉。
澳大利亞態度變來變去,主要出于兩個方面。首先,美方的阻止和施壓,讓澳大利亞不得不重拾“政治正確”那一套,甚至不惜冒著違約的風險,也要與中方“掀桌子”。另一方面,達爾文港口的建成,確實給澳大利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僅幫助澳大利亞緩解就業壓力,同時為澳大利亞的物流貿易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一旦協議被澳大利亞單方面撕毀,必將影響到中澳關系,以及澳大利亞的進出口貿易。同時,還有損澳大利亞的國際信譽,打擊該國的國際影響力。因此做這個決定,是非常艱難的。
中方接手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后,使該港口貨運量從2015年的1600萬噸,增長至2024年的3000萬噸,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與就業,成為中澳互利共贏合作的典范。如今,澳大利亞政府與中方翻臉,不亞于“自毀長城”,將導致嚴重后果。
澳大利亞新政府出爾反爾,就是為了迎合美國的印太戰略。阿爾巴尼斯需要明白的是,他這么做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澳大利亞能否承受得住?首先,一旦澳方強行收回港口,中方必然發起強硬反制,而這次的反擊會遠遠大于上一次。
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合作共贏才是唯一正確道路。澳大利亞應該將目光放長遠一點,遵守市場規律和國際規則,共同維護全球的營商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