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著名作家、故宮學者祝勇的新作《從故鄉到故宮》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99讀書人共同出版。這部以童年視角呈現時代變遷的成長散文集,不僅是一位故宮學者對家國記憶的深情回望,也是一份獻給青少年讀者的文學禮物。
《從故鄉到故宮》封面
祝勇,作家、紀錄片導演,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也是新民晚報·夜光杯的名家作者。他出生于沈陽軍旅家庭,書中的“圈樓回憶”“沈陽老建筑”“沈陽藝術宮”“于濟川公館”等篇章,不僅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更是城市變遷的珍貴見證。本書勾勒出上世紀80年代的沈陽市井風情,展現了一代人的成長記憶與城市變遷。一個孩子在時代的洪流中追求自我理想,一步步從故鄉邁入故宮,個人的命運走向同時代的變遷緊密聯系起來,少年追求里藏著市井變遷與家國情懷的綿長回響。
新書內頁
祝勇在書中還原了儉樸卻充滿歡樂的童年世界:在寒冬里,他和小伙伴們抽冰尜、滑冰車、打滑溜兒;父親親手制作的幻燈機和紅纓槍玩具,飽含著溫暖的親情。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精神卻十分富足,經典電影滋養著幼小的心靈。懷揣著美好的文化啟蒙,少年祝勇一步一個腳印,從軍區大院出發,最終踏入了故宮博物院這座文化殿堂,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不同于其他兒童文學,它沒有刻意營造童話,而是以真實溫暖的筆觸,講述一個普通孩子如何在特定歷史環境下成長,并最終與故宮相遇。祝勇寫道:“對沈陽故宮的記憶,連同我對歷史、對古典藝術的興趣,也已深埋在我的身體里,只不過我自己沒有察覺而已,在北京故宮,那座巨大的宮殿里,才被一點點喚醒?!?/p>
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始終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而祝勇的童年視角的敘事,讓宏大歷史可親可感,他所寫自己第一次看到故宮時的震撼,家國情懷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的點滴感悟,構成完整的生命故事,對青少年群體來說,能引起情感共鳴,激發孩子們對歷史、文化和人生的思考。
祝勇,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
99讀書人策劃出版了“我們小時候”系列叢書,邀請當代華語文學界作家寫下自己的童年回憶,叢書先后推出了王安憶、蘇童、遲子建、畢飛宇、周國平、郁雨君、張煒、葉兆言、宗璞、張梅溪等文學名家回憶童年的散文。《從故鄉到故宮》是這一系列的最新作品,不僅延續了“大作家寫童年”的創作初衷,更以故宮學者的獨特視角,賦予了這本書更深的文化內涵。
原標題:《一座故宮與一代人的童年記憶,故宮學者祝勇出版《從故鄉到故宮》》
欄目編輯:李緯 圖片來源:99讀書人
來源:作者:樂夢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