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河工坊揭牌儀式在水利水電學院舉行。黨委書記向家文、校長楊道遠為河工坊揭牌,水利水電學院全體教職工共同見證了這一標志性時刻。儀式由水利水電學院院長鄒林主持,標志著學院在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水利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
下午14時30分,揭牌儀式啟動,鐫刻著"河工坊"字樣的嶄新標識正式亮相。這一極具象征意義的瞬間,不僅展現了學院對實踐教學的高度重視,更為新時代水利人才培養注入了強勁動能。作為校內首個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平臺,河工坊的建設歷時半年,整合了水利水電工程、水利建筑等多個專業的優勢資源。
向家文在致辭中指出,河工坊的落成是學院落實國家"技能中國行動"的重要舉措。他強調,要以河工坊為載體,構建“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在真實的工程環境中錘煉本領。水利水電學院作為學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二級學院,要進一步深化與長江委設計院、三峽集團等大型企業的合作,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
揭牌儀式結束后,水利水電學院師生代表在段凱敏老師的引導下了解了河工坊的功能布局。展區內陳列的水利工程模型、BIM技術實訓設備、水質監測儀器等先進裝置,生動體現了緊跟行業發展的創新理念。現場演示環節更是高潮迭起:胡煜斌老師演示的混凝土無損檢測技術,通過超聲波探測儀精準定位內部缺陷;胡敏輝老師指導的大壩混凝土倉面驗收模擬,還原了真實工程的質量控制流程;符玉紅老師操作的土體變水頭滲透試驗,則將復雜的土力學原理轉化為直觀的視覺呈現。這些精心設計的實訓項目,充分彰顯了學院在實踐教學領域的硬實力。
河工坊揭牌,標志著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方面又取得突破性進展。河工坊總建筑面積達3000平方米,配備虛擬仿真系統、無人機測繪等高端設備,可同時容納200名學生開展實訓。
水利水電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平臺已與12家行業領軍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計劃三年內開發50個典型實訓項目,力爭成為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高端技能人才孵化基地。隨著水利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缺口日益凸顯。學院此舉精準對接產業需求,通過建設綜合性實訓平臺破解人才培養難題,為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提供了范本。(通訊員:付志偉、路立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