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春風如椽筆,蘸著云霞的緋紅,在旌德縣俞村鎮白云山間揮毫潑墨。逾萬株野生杜鵑在春風中競相吐蕊,綿延數公里的山坡化作一片絢爛紅海。這里的杜鵑花期長達20余天,盛放時如霞似火,引得游人紛至沓來。村民們常說:“白云山的杜鵑,是春天寫給大地的情書。”這抹醉人春色背后,是林長制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
護林員景云輝正在山上護林。
“以前山上的杜鵑常被采挖,如今林長帶隊巡山,村民也成了護花使者。”護林員景云輝指著山腳下“生態護林員公示牌”感慨道。俞村鎮以林長制為抓手,構建起“一長兩員”網格化管理體系,將全鎮12萬畝林業資源納入精細化管理。該鎮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主任何曉富介紹:“我們科學劃定責任區,組建20支巡護隊伍,實現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全天候監管。今年以來,已查處亂砍濫伐案件3起,救護野生杜鵑120余株。”
依托林長制,俞村鎮將“花經濟”與“林下經濟”深度融合。在白云山腳下,張大娘站在自家茶園里,指尖翻飛如蝶,嫩綠的茶葉簌簌落入竹簍:“以前靠砍樹賣錢,現在種山核桃、采茶葉,一年增收兩萬多!”據悉,俞村鎮已培育高山茶園3000余畝、山核桃基地5000畝,帶動600余戶村民年均增收超萬元。何曉富算了一筆賬:“守好生態本底,林業資源綜合效益提升30%,真正實現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白云山上杜鵑花美景。
百名攝影師用鏡頭定格杜鵑的千姿百態,孩子們在花叢中聆聽生態課、種下“護綠”的種子,層巒疊翠間睜開眼便是云海與花海交織的畫卷。該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韓濤表示,下一步俞村鎮將深化林長制改革,計劃通過無人機巡護、AI火情預警等技術手段,為綠水青山裝上“智慧大腦”。“我們還將開發‘杜鵑花海’文旅IP,打造‘賞花+研學+民宿’生態旅游路線,讓更多人感受白云山的生態之美。”
白云山上杜鵑花美景。
“杜鵑花是春天的使者,林長制是生態的守護者。”該鎮黨委書記王嘯展望道,“我們將繼續以林長制為筆,繪就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讓白云山的杜鵑紅得更艷,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劉淑芹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