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蚌埠4月18日電 (陶偉、陳若天)去年11月,一群韓國游客千里迢迢來安徽旅游。這支由該國中文系學者和教授組成的旅行團一到安徽便直奔蚌埠市固鎮縣。
一座皖北小鎮緣何能引來國際游客青睞?這就不得不提固鎮垓下——一個被譽為世界七大古戰場之一的楚漢爭霸終結地。2000多年前,劉邦在此大敗項羽,并最終讓大漢王朝登上中國歷史舞臺。“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等歷史典故也由此而生。
走進垓下遺址景區,霸王別姬雕塑巍然屹立,2000多年前金戈鐵馬聲仿佛還在耳邊回響。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垓下遺址被列為“2009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考古中國”五千年文明探源的重要項目。
外國友人參觀垓下景區研學項目。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如今,這座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入駐了諸如剪紙、布藝、泗州戲、陶藝、竹木雕、書法、拓印等一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景區還將非遺與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康養旅游等結合,精心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線路,讓游客沉浸式體驗非遺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的古戰場今天卻是滿滿的“科技感”。景區內打造了包括霸王別姬館、垓下之戰場景復原展示、楚漢文化體驗館等一系列景點,通過3D藝術畫、全息投影和沉浸式場景體驗等科技手段,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2000多年前楚漢戰場的風云變幻。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創新形式,讓垓下的歷史故事更加鮮活。”垓下景區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景區已打造多條精品研學線路,包括非遺、漢文化、國防教育和中醫藥研學等主題,吸引了大量游客。
垓下遺址航拍。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此外,在垓下遺址邊建起了垓下國防教育及研學基地,包含訓練館、體驗展示館、田徑場等設施,是集國防教育、研學、賽事、培訓功能業務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性基地,目前已是安徽省研學旅游示范基地,并被評為第四批安徽省國際交流合作基地。
據悉,基地自2023年5月運營以來,已接待近3萬人次,收入約442萬元。今年第一季度,垓下遺址景區共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
作為安徽最年輕的縣,蚌埠市固鎮縣有著安徽最古老的城址。4600年前,山東、蘇北的一部分原始先民來到了淮河流域的固鎮境內逐水而居、世代繁衍,為后人留下了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大汶口文化遺址。該城址的發現也填補了江淮地區史前城址的空白。同時,東漢著名文字學家許慎曾在此為官,寫下《說文解字》,開字典之先河。
近年來,有著“漢興之地”之稱的固鎮縣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串點成線,推出史前考古探源、非遺傳承、民俗文化展示、考古現場參觀等10多個經典研學主題系列,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為游客開啟一場沉浸式的文化之旅。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去年,在垓下遺址展示館前,韓國學者齊聲吟誦《垓下歌》,用詩歌跨越時空與歷史對話。這場文化之旅,不僅是對垓下深厚漢文化的一次致敬,更是固鎮吸引眾多國外游客的一次生動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