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春回大地、福滿荊山。背誦著“人間最美四月天,不負春光與時行”詩文。走進風景如畫懷遠縣荊山鎮,芡河湖畔碧波蕩漾,田野綻放的油菜花與民居、河流、山巒、公路等相映成景”,構成一幅幅生機勃勃的春日畫卷。緩緩流淌的渦河逶迤而來,流過公寓、廠房、寫字樓,帶著淮北平原的滿腔熱情,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鎮黨委、鎮政府圍繞城鎮化、產業化發展的定位,培植新亮點和地方特色,描繪出鎮域發展新藍圖。
從渦河西岸綿延到猴洞、渦南、支湖、沈郢的創業園,城市副功能區沿G329兩側,新型科技產業形成了集聚發展的態勢,蚌埠伊米農業、九陽科技、石榴飲品、木質包裝箱和金屬托盤、羊毛衫廠等13家實體產業相繼投入生產,形成了紅紅火火的發展態勢。 行走在禹都大道、縣城外環線上,沿淮淮北的人文、地理和歷史脈絡被城鎮化、產業化、現代化賦予了旺盛的生命力。禹丞農商城、五金商貿城、江上云溪、江淮物業,集自然美、環境美、產業美、人文美的布局為一體,提振了市民創辦、領辦基礎產業的信心。依據渦河、芡河、茨淮新河發展的民宿、倉儲運輸業、特色種植等環保產業,形成了“城鄉融合、多業互補”的新格局,為產業振興補足了“底色”。
芡河岸邊垂柳拂動著綠水,幾只水鳥悠閑在蘆葦叢中覓食。石山半島湖光山色,顯得異常美麗。該鎮把全力服務好柳溝民宿項目和石山半島攝影度假基地等項目建設作為鎮域發展的為抓手,將林地補植、河道清理、濕地保護、圖斑整治當成服務項目建設的“地方名片”;把治水、置景當成提高服務水平、展示駕馭工作能力的平臺。用心聚力作好渦河、茨淮新河、芡河水面保潔清理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面上文章,讓“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成為最精彩、最厚重的“落筆”。
該鎮深挖“國家級大銀魚保護區,百里生態石榴畫廊種植園區”的潛力,利用“‘中國千強鎮’‘中部百強鎮’,安徽省清單編制工作試點鎮、蚌埠市鄉村振興先進鄉鎮、懷遠縣財政管理先進單位”的影響力。在面積87.8平方公里的鎮域內相繼孵化出5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兩個濕地保護區等地方軟實力。正是憑借優渥的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才形成“生態+產業”雙輪驅動的文旅新業態,拉動了農業、工業、運輸業、旅游業協調發展,推動了石榴基地、糯米基地、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渦西產業園規范等產業集聚,催生了富硒石榴、水稻,羊肚菌,赤松茸等一系列知名地方品牌。
走在鄉間小路、城市公園散步觀景,看白鷺翩躚掠過濕地、看城區居民樓拔地起,看車流、人流、物流涌動,心潮澎湃的激情油然而生。從“打贏藍天保衛戰到水污染防治、城鄉環境整治”,鎮領導班子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借助“有山、有水、有濕地、有樹林、有土特名產的“生態效應”,不斷增強鎮域的承載力、輻射力、競爭力和凝聚力,用實際行動傳播綠色低碳生活理念,讓共建共享深入到每個城鄉居民的心中。
鎮域興,則縣域興。作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排頭兵,荊山鎮全面落實縣城向西發展、產業向城郊集聚的目標定位,堅持“實干”為本、“敢干”托底、“肯干”為品質、“會干”為動力,以村居小精彩,成就全鎮大精彩,跑出了具有時代特色的荊山快節奏、荊山速度。自去年已來,全鎮機關干部外出招商19次,對接企業40多家,洽談項目26個,簽約禹丞農商城、年產40萬個木質包裝箱和金屬托盤、年產1000萬件羊毛衫制品等億元以上項目7個,15個農業村和6個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440.9萬元,11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0059.92萬元,推動鎮域經濟持續向好發展。
下一步,荊山鎮將聚焦城鄉發展同頻共振,借助縣城重點征遷項目的實施的機遇,定準“老舊小區改造政策落實不走樣”的基調,征遷還原“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標準刻度,把“引領經濟轉型、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新產業聚集,新動能澎湃,新活力釋放”當成推動地方又好又快發展重心加以推進實施。(吳高翔 程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