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設備集采大潮來襲,7種采購方式曝光。
內蒙古將啟動醫用設備集采
4月16日,內蒙古醫保局發布《內蒙古自治區醫用設備集中采購工作規范(試行)(征求意見稿)》(簡稱“《意見稿》”,完整見文末),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5年4月30日。
根據《意見稿》,內蒙古各級政府、國有企業(含國有控股企業)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購置醫用設備,均應當參加集中采購。購置包括新增購置、更新和以核心硬件更換為主的性能升級等。
此次涉及的醫用設備類型包括:納入甲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內的大型醫療器械,以及單項或批量采購預算金額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醫用設備,采購方式如下:
《意見稿》提到,醫用設備集中采購,原則上每半年組織一次。根據工作需要等實際情況,可以調整采購次數。每年初擬訂當年集中采購工作計劃,采購意向由醫療機構先行發布。
此次醫用設備集中采購采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單一來源、競爭性談判、詢價、政府采購合作創新、國家規定的其他采購方式這7類方式。
集中采購一般應當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進行,其他情形如下:
多地公布設備集采計劃
積壓需求加速釋放
開年以來,醫用設備集采計劃在多地加速推進。
安徽官宣啟動2025年全省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集采工作,目前已開展標前技術資料的公開征集工作,涉及設備具體包括PET/MR、PET/CT、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醫用直線加速器、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伽瑪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
廣西發文提到,原則上每年5月開始組織集中帶量采購,每年不少于一次,并專門提到,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進口醫用設備的醫療衛生機構,應通過行業主管部門組織的進口設備論證,并報經設區市以上財政部門審批同意。
近段時間,各類醫用設備采購大訂單已陸續公布,覆蓋省級、市級、縣域醫共體等多種采購主體,其中不乏預算金額破10億、20億的項目。依托多層級采購模式,醫用設備價格過高、使用場景、參數難統一等影響集采開展的堵點正在逐步被解決。
與此同時,從行業整體環境來看,經歷過去年“小冰河期”的醫療設備市場,伴隨設備更新政策的進一步落地,終于在今年迎來了回溫態勢。
根據平安證券研報分析,CT采購規模自2024年第四季度逐月上升,今年1月同比增長55%;MRI增長更為迅猛,12月招投標規模達32.8億元;分子PET設備12月同比增長200%,2025年1月同比增長546%;DSA自2024年11月起保持較快增長。
開立醫療在近期的業績交流會上表示,據該公司統計,2024年醫療設備行業批復的采購項目約600多億元,完成招標采購僅有10%左右。根據市場反饋,尚未完成招標的,預計會在2025上半年加快落地,疊加2025年新批復項目,醫院端的招采預期較好。
市場復蘇疊加集采推進,國內醫療設備市場正在邁入全新周期。尤其在當下中美關稅博弈的時代背景下,外部環境的變化為國產醫療設備創造出替代緩沖空間,有望在設備集采的浪潮中加速兌換為業績增長。
針對設備集采是否會過傷害企業利潤的問題,耗材和藥品經驗已經證明以價換量的邏輯在商業市場中能夠走通。邁瑞近期在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也回應稱,集中化采購項目對利潤密的影響均在可控范圍之內。
國內醫療設備市場,新一輪分蛋糕階段正在到來。
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