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近日,遵義一戶家庭因未拔手機充電器引發火災的事件,將“充電器安全”推上輿論風口浪尖。據悉,這家人出游時因充電器未拔且插頭未插緊,導致插座虛接過熱起火。短短幾小時,房屋燒成廢墟,墻面焦黑變形,僅剩鋼筋骨架。更糟的是,火勢蔓延至樓下,法院判決其需賠償鄰居房屋修復等費用9萬余元。
事件曝光后,有網友認為,明顯是充電器質量問題,為何消費者需承擔全責?現在出門沒有幾個人會想得起來拔充電器的,電視、路由器常年待機,多年來都沒有出現問題,為何偏偏一個小小的充電器卻如此危險,成了“定時炸彈”?還有人強調安全意識:“現代人依賴電器卻忽視風險,習慣性不拔充電器無異于玩火”。
更有網友呼吁技術革新:“從日常習慣來看,現在出門很少有人會特意想起去拔充電器,為何廠家不能從技術上想辦法,設計充滿自動斷電?非要靠人去‘防微杜漸’?”
有專家指出,充電器長期插在插座上,即便未連接設備,內部電路仍處于工作狀態,持續耗電發熱。長期通電會加速元件老化,導致短路或高壓擊穿,尤其劣質充電器風險更高。數據顯示,70%的充電器火災發生于凌晨,無人值守時火勢極易失控。
市場監督總局近期抽查發現,23批次電動自行車充電器不合格,問題集中于過充保護、超溫保護等功能失效。這印證了部分網友對質量的質疑。然而,專家強調,即便合格產品也存在老化風險,用戶習慣同樣關鍵。例如,充電器虛接(如插頭未插緊)會導致局部溫度超200℃,遠超棉布燃點。
技術上,推廣智能充電器(如充滿自動斷電、溫度感應斷電)是趨勢。市面已有部分產品具備這些功能,但普及率低且價格偏高。此外,公眾需建立“人走電斷”的習慣,尤其出門前檢查充電設備。消防部門建議,避免使用劣質產品,勿將充電器置于易燃物旁,夜間充電更需謹慎。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因為事情小、麻煩,而對一些安全隱患視而不見。就像充電器不拔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卻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當技術尚未完美時,人的謹慎或許是最可靠的“防火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