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常州公交車行走在鶴園路上,不經意從車窗瞥見臨街墻上有“熊大爺”三個大字。
感覺有點怪怪的。為什么這里要寫上“熊大爺”?難道有個不同尋常的熊大爺住在這里?
為什么要向世人公開宣示這個信息?但是車子很快過去了,來不及看仔細。
后來路過此處,特意下車尋找。發現“熊大爺”原來是一個現包餃子連鎖餐飲品牌。
難道飲食店的老板姓熊?即使姓熊,恐怕也不大會到了“大爺”的老年行列吧。
關鍵“熊大爺”不像是帶有褒義、給人愉悅感的尊稱。更多是帶有貶義的味道。
在我心目中,典型的“熊大爺”就是公交車、地鐵上搶座、強迫她人讓座的男性老人。
很少見到老奶奶、老太太有搶座、強迫讓座的情形。
而且“熊大爺”搶座、逼座,總是沖著小女孩或中青年知識女性而去。
從未見“熊大爺”向彪炳大漢或身高馬大、身強力壯的人搶座、逼座。
在我看了,“熊大爺”遠比“熊孩子”不可救藥。
“熊孩子”說不定還可以引導教育好,重新做人。
“熊大爺”,嘿嘿,誰去教育他啊?看守所也常常不愿收押。
問題是,用“熊大爺”作為商品或服務的商標、招牌,廣而宣之,成為街頭文化,
那么,“熊孩子”就會有想法了:大爺能“熊”,我怎么就不能“熊”?
既然“熊大爺”榮耀,那我“熊孩子”更牛!孩子們總是想征服世界。
聯想到某些鞋宣揚有“踩屎感”,某些食品直接就是“大象糞便”,
聯想到有公司搶注“三鹿”商標(三鹿奶粉因造成很多嬰兒健康危害而臭名昭著),
有點難以理解,通過“以丑為美、以丑拉風出圈”的營銷手段真的能夠心想事成。
難道永遠“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